“特价”家具你买吗?专家揭密特价陷阱
互联网 10-04-09 阅读数:
业内人士对于样品降价的解释是,李先生所买的家具设计含量很高,因此当新品出新时,其设计的附加值高,价格也高,而有新的款式出现后,原有设计的价值也就降低了。同时,业内知情人也透露,目前一些板式家具的价格定价的确有虚高之势,同档次的板式和实木家具相比,成本只相当于实木家具三分之一的板式家具,但其售价有的却比实木家具还高。
案例三:设计相同价差3倍
正在购买家具的张女士,在三家家居商城询问了相同款式、但品牌不同的三门推拉衣柜。价格**低的只需1500元,而**高的则需要7000多元。但从外观上看,柜子的工艺并没有太大分别。为选择购买,张女士犯了难。
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家具的价格关系到板材、五金、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心理价位,对产品这几方面进行一番调查,才能锁定购买对象。
专家提醒防价格陷阱 切记保留单据和标签
其实,“‘缩水价’不是底价,家具销售根本没有底价,标价高低完全视市场情况而定,销售商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更价格。”一位以销售欧式风格为主的家具商表示。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认为,家具销售价格由研发设计费、人工费、材料费、税金、正常利润、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用和卖场租金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变化都要波及到销售价格,比如今天卖场租金降低了,成本少了点,我又可以卖得更便宜,因此某款家具**低能卖多少钱无法估量。“除非是产品有瑕疵或商家急于甩货、促销才有**低价,因为产品一旦高于这个‘底价’就很难卖出去。” 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认为,市场经济是流通经济,产品尤其是家具建材产品必须通过流通才能实现物品与货币的转换,如果产品不流通就是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如经销、代理、展卖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而流通是需要成本的。“同一品牌的家具在不同流通渠道的零售价是相对统一的,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价格体系,居然之家蓝景丽家、城外诚、红星美凯龙等主流卖场提供的是双重服务保障,这种服务是有价值的,一味地考虑价格而选择非主流卖场,可能会买来了便宜,也带来了麻烦。”
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消费者委员会主任江波涛表示,隐瞒厂家指导价、以特价字眼吸引消费者的这种促销手法比较罕见,欺骗行为比较隐蔽,因为专卖店如想刻意隐瞒厂家指导价,会将专卖店样品上的指导价标签撕掉,而家具产品多要在消费者付钱购买后,送到家中,消费者才能看到贴在上面的指导价标签,到时知道吃亏为时已晚,而且有些粗心的消费者往往不会留意到这点。
如何避免吃亏上当呢?江波涛表示,消费者在选中心仪的家具后,应仔细查看样品上是否有厂家指导价,询问导购员。购买后应保留购买单据,家具送到后,应查看外面封套是否贴有价格标签,如与购买价格有差异,一定要保存,作为向商户索赔差价和维护权利的凭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