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下乡”实施难度大 涂料业面临重大考验
中国建材采购网 10-04-01 阅读数:
而在9月份的这个研讨会上,出席的代表已不再是一般地谈及"建材下乡"的概念,而是围绕着建材下乡的方式、补贴的品种、补贴的方案做了一系列的讨论。
根据会议的情况,我们从重庆回来以后,就向商务部、工信部正式写了关于推进"建材下乡"的建议报告。"孟国强称,"当时这个报告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大概是11~12月期间,有关部门就不断地找我们协会了解情况,希望我们再做一些调查。"
据悉,根据这些部委的要求,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调查了8个省市的14个自然村,共6300多农户。调查发现,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这些村在2010年就有580户农民有建新房的要求。
580户农民占我们所调查的6300农户当中的9%,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全国大概有2.2亿户农民,如果按照这个推算,全国将近有2000万农户有盖新房的意向。即使这2000万农户当中只有5%的农户盖了新房,对我们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大概有1000亿元。"孟国强表示。
此后,就不断有"建材下乡"将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预测性报道见诸报端,直到1月31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证实了这些报道。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十六条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行业反应迅速
尽管如何确定"建材下乡"目录产品的标准以及补贴方式,目前尚无具体规定,但由中国建材工业规划院拟定的《扩大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中,涉及到的补贴范围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塑钢、门窗五大类,并建议效仿农机下乡、家电下乡的做法,采取财政资金按比例直接补贴农户,对补贴比例标准也有明确,根据不同的建房性质,补贴比例为13%到20%。
目前,"建材下乡"可能涉及的行业已经作出积极响应。
中国水泥行业协会会长雷前治表示,水泥行业已经就"建材下乡"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陶瓷工业协会也在**时间开会商讨如何制定、细化"建材下乡"的执行和实施规则。
而暂时还未被列入"建材下乡"范围的地板、橱柜、家具、照明等行业也反响积极,认为农村住房的建设也可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
然而在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建材价格高涨、建房人工费升高等因素,目前在我国农村也悄然出现了"房奴"一族。
因此,有基层干部和群众希望,"建材下乡"政策能真正惠及农民。
实施困难重重
然而,与建材行业和广大农民的热情相比,"建材下乡"实施的难度恐将使细则迟迟难以出台。近日就有国家相关部门及建材行业权威人士透露,"建材下乡"政策的细则出台短期恐怕没有时间表。
他分析了几方面的原因:具体执行难度大,品种和补贴范围不好界定,是直接补贴给农民,还是补贴给开发商或建材生产企业,在城乡接合部和偏远农村有不同的情况,地区间也有很大的差异,需区别对待;"建材下乡"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但也要考虑上一轮刺激政策后中央财政的支持能力;目前经济已经好转,物价开始走高,政策出台也要等待更有利的时机。
此外,农村的消费水平是否能达到预期,也存在疑问。截至2009年12月15日,家电下乡累计销售产品3430万件,销售金额583亿元,与去年初预测的拉动1500亿元消费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对此,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消费能力并不如国家想象的那样高,农民还是"很差钱"。而相比家电,农民购买建材所需资金则更多,也需要对行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