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企业招工难调查
互联网 10-03-06 阅读数:
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评论
“用工荒”这词已不单是春节后企业界的一个关键词了,大众社会都关心了,对于这个词媒体上的说法很多。近日看报见温总理也谈到这3个字了。
对于这个词,由于利益的不同,关注点也自然不同,我自己是企业人,所以想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看近的话,关注今天的订单如何按时做完,这也是企业执行者的职责所在。执行者暂不用理明天有否饭开,**要解决好今天的问题。所以,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好人手短缺的问题。有订单欠人手的,抢人就是目标,方法五花八门,提高收入是使用**多的了。看远的话,一个核心问题是发达地区的人力成本上升的速度的预期了。这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涉及的层面就多了,包括对世界其它地方及中国经济三至五年的走势的分析。中国拉内需一个重点是提高中国人的收入,这是既定的方向。那制造业以前的一些成功经验应要变为历史了。
制造业如何面对不断提升的人力成本?我的观点是三个方法,一是提升自动化,从而提升人均产值;二是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三是向能提升更多利润的层面转移。这样分析的话,远水与近火如何配合的问题就出来了。增加工资一定是个救近火的方法,但今时我们制造业结构中的劳动力成本比例已是很高的了,另一个是相关的政府税费,再加上利润这因素,三因素一比较就会看到利润是低到可怜的。企业是个投资行为,看投资回报率的,现况下制造业这投资回报率太低了,所以也有不少原来的制造业转向其他行业了。为何这样呢?原因也太多了,这也是长期的社会发展的综合情况造成了大多数的制造业的现状。应急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是很好想象的。我们用一数学公式来分析吧,若I代表工人收入,T代表税费,P代表企业利润,这就是一条很简单的计算公式了:I+T+P=1,今天是“I”要升,“P”要降,企业也希望“T”也能下降些。这就是为何制造业要求政府减税费支持的原因了。
那创新的目的于这公式中的表现又是什么?目的使“P”可加大,那“T”也跟着增大,特别是“P”的增大是企业**开心的。也许看到这里,就有人讲,为何老板这么笨,这数小学生都会算呢!是的,创新有成本的,也可能是一个大数字,创新也是有风险的,同时创新需要时间的。但一点是肯定的,传统制造业要做下去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了。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也是在不断解决困难中过来的,我们是有这样的体会的,社会大众是应该放心的。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可想办法使“I”下降,这是指总工资额的下降,而不是人均工资的下降,反而应该是人均工资额的上升,这样的企业于人力资源上才有竞争力,一个重要的解决之道是减少用人,提升自动化。
道理很多,我想对于企业来讲也有一条,在自己的良心与社会许可下的办法,积极一些的观点是先解决近火,又要规划明天有好行的路。企业人要把这次的改变看作唐僧取经路上的磨难,为取得真经的心态,就会有更高的幸福指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