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陶瓷产业实地调查 3大难题制约发展

互联网 10-02-24  阅读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黎川5大陶瓷企业的扩建均遇到了资金难题。由于普遍存在固定资产不高的现状,导致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大,而民间融资渠道又不通畅,致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阻。嘉顺陶瓷拟扩建三条窑,需投资6000余万元,但迄今只筹到1000余万元,只能逐条投入。没有投入,企业难以做大,黎川的陶瓷企业与国内其他**陶瓷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黎川**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九州陶瓷,年产值8000余万元,而在广东潮州,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陶瓷生产企业随处可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黎川大部分陶瓷企业仍然处于落后的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很少有大型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此,使得陶瓷企业的技术更新跟不上国际潮流,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位陶瓷业界专家对记者表示,虽然黎川陶瓷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些难题不解决,就制约了陶瓷业的发展速度和做大做强。而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发展缓慢就意味着将被淘汰。

政企合力探索“化蝶”良方

         来自市场的压力,企业能够**先感受到。当遭遇困境时,企业就会集中力量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黎川,变化已经悄然进行着。

         华星陶瓷原本是一家作坊式工厂,创办人尧忠义懂技术,开发的“强化釉骨质瓷”在业界具有**水平。但苦于资金受限,生产能力不足,面对许多大客户的订单,他都无力承接。今年9月,尧忠义与浙江客商李益晓经多次接触后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股权稀释方式获得3000万元扩建资金,在“新华星”中,尧忠义让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的位置,占49%的股份。对此,尧忠义没有一丝遗憾,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技术体现价值的合作,企业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次成功的民间并购重组,其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合作双方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企业“破茧成蝶”的希望。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类似的“自救”行动也在其他饱受资金不足困扰的陶瓷企业上演。

         政府的协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投资担保公司正在筹建中,将对陶瓷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万元,对报考并录取为陶瓷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高5000元的奖励,技术人员1个月以上的进修每人补助1000元。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