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回忆录:走向繁荣 中国地板的正道沧桑

搜狐 10-01-11  阅读数:

  1992-1996 地板产业培育期

  关键词需求强劲 善创者先

  培育期的地板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家依然没有品牌意识概念,其地板产品皆没有经过淋漆线和专业干燥的地板,质量很不稳定。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急需相关标准出台,否则市场没有办法规范。1993年,行业开始制定标准。

  对于中国来说,地板行业是一个新型产业,制定标准的时候发现没有本土的参照标准,所以选择欧洲的地板标准作为参照成了权宜之计。欧洲的标准实际就是德国的标准,因为德国的地板产业发展**为成熟。当时具体负责标准起草的主要专家之一就是现在的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高志华教授。

  实木地板标准的出台为地板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国际木材贸易的打通为地板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证。东南亚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不断丰富了地板的树种品类,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地板的使用性能。广东因为口岸政策的优势**成了全国木材贸易集散地,相应带动了地板和其他木制品产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对中国地板产业影响**大的是强化地板的引进。从欧洲引入的强化地板以高科技产品形象出现在中国,价格比当时的实木地板高出几倍,价格曾经一度飙升到500元/㎡左右,几乎成了奢侈品。物以稀为贵,高昂的价格也成就了几个地板品牌成为行业的“暴发户”,曾经有一个叫“鸳鸯”的品牌就是当时的佼佼者,可惜现在这个牌子随着市场的发展目前已经消失了。

  1995年,圣象的创始人之一彭鸿斌开始在北京推着三轮车卖地板。公司品牌的初期不叫“圣象”。由于此人观念前卫,营销技法高超,圣象的地板业务开始风生水起,品牌迅速壮大并逐渐成为地板行业的**大的企业。后来彭鸿斌还出了一本书《圣象地板德国造》,主要讲的是圣象的发家史。

  客观地说,彭鸿斌对中国地板的影响力和贡献是很大的,因为他带来了品牌营销新观念、新思路,让强化地板这个品类迅速向全国推广。业界有美称“一头大象带动一个产业”。彭鸿斌的成功还有一个人物有关,他就是王宝生。

  圣象之后,北京市场也出现了几个非常**的品牌:四合、欧罗家、欧典。当年的四合**爱打价格战,圣象卖358元/m2,它卖258元/m2,圣象卖258元/m2,它卖158元/m2。一样的强化地板价格相差百元,说明当时的利润非常丰厚。很多地板人的**桶金都是那个时候赚到的。

  欧典的发家和受挫是北京乃至全国地板市场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欧典老总闫培金早期是欧罗家的经销商,后来自己创建欧典品牌。在“欧典事件”发生之前,其营销思路“船甲板”和“2008”经典营销创下行业销售神话。

  1996-1999 地板产业初步发展期

  关键词技术升级 标准护航   经过5年左右的市场培育,北京地板市场品牌之间在规模和**度等方面开始拉开距离,明显呈现出高中低三个档次。其中发展比较好的品牌有贝尔佳、福满地、福海、伯晶、福满地。

  90年代中后期,淋、辊漆线的使用是地板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革新标志。从素板到油漆地板,不管是地板的稳定性和装饰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淋、辊漆线的鼻祖是台湾省,包括仿古地板、竹地板、竹签等竹木制品技术和标准,台湾都走在大陆前面。

  98-99年地板行业开始讨论强化地板标准,实木地板又进行修改,实木复合地板标准还没有。强化地板标准的制定也是参照欧洲。在欧洲没有强化地板一说,准确的称谓是“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当时国内对强化地板的叫法很乱,有叫“复合地板”的,还有叫“金刚板”的,后来高志华教授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强化地板”。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