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橱柜行业的良性发展
互联网 09-12-31 阅读数:
十余年以来,中国橱柜业内(及媒体的公开报道)很少出现“橱柜本质问题”的导向,很少有人揭示橱柜现状,很少有人将橱柜的表和里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解,很少有人谈交货,谈“安装”这一死穴。
整个行业和市场被主流导向所迷惑,被“纯商业技巧”所忽悠,似乎大家都视橱柜为:烟、酒、化妆品等具有商品化特征的快速消费品,致使橱柜被人为的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误导了“后来投资者”,也误导了“经销商”和消费者。
(三)请看下列不成正比的,已经发生的事实:
(1)、上海XX系统集团,于1995年,投资1.2亿,该集团具有投资能力,具有人才优势,具有很多工业化专业人才,**终以“关门”而失败,为什么?
(2)、上海XXB股上市公司,于1996年投入橱柜业,同样具有几乎全部能力和优势,**终仍然失败关门,为什么?
(3)、被广东一个电器集团的老总称为“进入橱柜的电器大亨”,为什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可谓没有财力,不可谓没有人才,为什么?
(4)、以“项目”进行一定规模投资于橱柜行业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然后,这些投资行为正如雨后春笋,后继者很多,可以断言:如果行业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诸如此类的投资,不会与回报成正比。
(5)、为什么十分简陋的,没有多少投资的“小作坊”还能艰难的活着?
(6)、为什么中国橱柜的商业平台——一个店或二个小店。似乎没有规模,没有稍大的经销商,为什么?
低效率、高成本的小作坊,是重大投资的天然瓶颈,不可逾越。同时比较适合“小作坊”的生存环境,此其一。产业化有利于“规模企业”,不利于作坊式业态,至少时至今日,尚未成为主流,此其二。大投入的企业本身严重缺乏实践感受,自身不能创造规律,形成通用和标准的一整套体系,来领导市场,此其三。大企业不太愿意舍弃“短期利益”,以市场化、以高性价比、以规律取代“作坊式”的杂乱无章,此其四。
中国橱柜进入低迷时期,伦为“小作坊”而不能自拔,市场和消费者没有过错,具有投资热情的投资者没有错。要说责任,应归结于前期(老牌子)专业橱柜公司,至少我们应该讲“亲身感受”,将“橱柜的本质”,将“中国橱柜的真实情况”,向媒体、向公众、向消费者、向后来投资者真情告之,以激发一个群体的进步欲望,为了您,也为了中国橱柜。
受到瓶颈限制的低效率、高成本的中国橱柜,一个群众陷入了低迷的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客观后果。
我所率领的雅迪尔已经完成了产业化一大半工作,于8月初,将向上海市民汇报产业化成果,是**例“通用和标准”摆脱茅盾的案例,是**例真正体现“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案例,请各位同仁关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