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板材市场“租赁合同仲裁案”缘起
互联网 09-12-25 阅读数:
一则15年经营期的市场租赁合同,5年之后,被出租方以“违规建筑,危及消防安全”为由,提前宣告解除。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双方由合作者转而对簿公堂?矛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玄机?
5年前,承租方签下市场15年经营期的租赁合同,5年后却被出租方以“违规建筑,危及消防安全”等理由,欲提前解除合同。
5年前,合同上一则允许承租方“根据经营需要,自行改建、扩建(包括开门、院墙拆除)、装修和改为他用或转租他人经营,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干涉和增加费用”的约定条款,在5年后却引发了双方的争执及一系列非常规事件的发生。
12月15日,拿着一纸期限为15年的租赁合同,孙孝伟不断地叹气、摇头,“该出的钱我一分不少,要新建仓库加租金,我也加了。现在却说股东会研究决定要和我解除合同,说解除就解除,还要仲裁委和法律做什么?”
窗外寒风料峭。而窗内,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孙孝伟的心。“我苦心经营四年,市场火了,有人却害起了红眼病。”
苦心经营
恩怨还得回溯到5年前。
2004年5月8日,孙孝伟名下的河南德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盛物业)与河南省泰和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经双方友好协商,泰和将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位于中牟县白沙镇七里河桥西郑汴路以北的土地及地上所建建筑设施等经营设施,租赁给德盛物业。
后来,因德盛物业只有管理权,没有投资权,孙孝伟又另成立了郑州德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盛)。
之后,泰和与德盛物业、德盛三方签订《权利义务转让协议》。泰和、德盛物业同意将双方所签合同约定的德盛物业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由德盛全部承担,并约定即日起泰和与德盛直接发生合作关系。孙孝伟说,2009年7月份前,双方合作一直很顺利。
据了解,孙孝伟1997年就开始在郑州祭城镇白庄村做起**个板材市场。
由于是从别人手里租来的市场,当时市场无合法经营的相关证件,到了2003年,郑州市开建郑东新区的一纸政令宣告了孙孝伟经营的白庄市场**终拆迁。
这个经历,使孙孝伟从此更关注做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性。
“当初是和中原陶瓷城签的。”孙孝伟回忆说,“后来考虑到泰和这边有(土地)证,才与泰和签约。”
2004年5月8日,泰和与德盛物业签约,孙孝伟开始经营他的“郑州板材装饰大市场”。
为了招商,孙孝伟曾以他多年的业内信誉保证及前期优惠等措施邀请商户入驻,“后来,郑州中博家具城的商户就来了很多,东建材的也有。”
到2007年年底,郑州板材装饰大市场就不再为招商发愁了,甚至一度出现一铺难求的局面。
眼看着市场生意日趋走旺同时,孙孝伟也意识到商户要把生意做大的另一难题,“那就是缺资金。”
孙孝伟想到一个法子:拿自己其他资产到银行作抵押,让商户多户联保担保贷款。
有商户联系不到好厂家,孙孝伟就帮忙联系。“说实话,对待市场我就像对儿子一样。有商户在市场抽烟,该骂就骂,绝不留情,有问题了就尽力帮着解决。”
“为什么有事大家都喜欢找老孙办?老孙确实是让我们来挣钱的。”不少商户对孙孝伟为市场和商户的付出表示肯定。
一位老商户表示,老孙单板材市场就做了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而做其他市场也通常是做一个成一个。据他了解,孙孝伟同时在郑州、洛阳等地还运营着几家市场。
市场经过四五年发展,日渐红火起来。据孙孝伟说,整个市场一年的租金收入达到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