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市场难觅芳踪,五金锁具品牌缺失是硬伤
互联网 09-12-24 阅读数:
贴牌生产沦为“加工厂”
近几年,三水五金锁具制品总量、品种、质量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五金锁具行业整体上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产品处于中低端位置,技术含量较低,低附加值商品近距离模仿,基本同质,市场也集中,造成恶性竞争,极大妨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产品工艺设计、加工工艺、材料,特别是热处理技术和表面抛磨技术不高。
三水五金锁具行业,虽在全省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的整体品牌效应不高,品牌缺失成为“ 硬伤”。目前仅有三水金达五金锁具制品有限公司和广东合和建筑五金锁具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利润很低,一些企业虽然生产中高端,但大部分为外国贴牌加工,绝大部分利润归外国名牌企业所有。
“我们一件产品卖十几元,顶多几十元,贴上外国商标就被人家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样很不公平。”三水一家企业抱怨说。
广东整个五金锁具行业品牌也如此。
据广东省五金锁具制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钟锦锵介绍,广东省是中国两大五金锁具制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中国名牌、中国**、省名牌、省**商标等产品。“即使如此,但整体来说,名牌效应往往只限于本省、本国,在国外还不太理想。”钟锦锵说,很多企业只能隐姓埋名,为外国公司贴牌生产。
加大研发培植品牌
**经济学家朗咸平曾分析,虽然我们有部分名牌产品已达到国际名牌水平,但自主品牌却没有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即没有定价权。
“品牌源于市场的忠诚度,其核心是质量、技术与信用。”专家分析,国际上的名牌,其品质和诚信度往往经历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培育和考验,如“可口可乐”经历了124年,“双立人”刀具经历了278年,但广东的虎头牌手电筒目前也只不过80多年。“国外的高端品牌已经不是以量体现价值,而是以时间培育起来的品牌和品质体现价值。所以不能有一步登天的冲动,也不要被漫长的道路吓倒。”业内人士说。
除了时间外,三水一部分**企业往往满足现状,减少科研、技改、创新的投入。
“目前我们的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不到1%,发达国家却是5%以上,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世界名牌,科研经费绝不能省。”广东省五金锁具制品协会副会长张小明称:“印度的用工成本是中国的38%,周边国家,特别是印度、越南、泰国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已经开始与我们争夺中低端产品的订单。”对此,业内人士呼吁,三水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要让位,五金锁具企业一定要想办法尽早步入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