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筑节能工作卓有成效 建设部高度肯定钢结构
互联网 09-12-21 阅读数:
5 技术开发推广成果显著
为推进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有效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市建设与管理局开展重点课题攻关,先后完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如:《厦门市公共建筑节能调研》、《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评定指标体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庭院灯、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加气混凝土等60多种节能技术和产品已在我市得到了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了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我市通过优化调整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推动了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据统计,2008年,全市墙体材料生产企业64家;其中:烧结粘土多孔砖生产企业14家;利用建筑土头垃圾生产企业1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企业30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8家;GRC板、钢结构金属墙板等生产企业11家。钢结构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市已有6家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新材应用比例已从1999年的55%上升至2006年的88%,实心砖产量从禁实前的4.1亿标砖下降至目前的年产一亿标砖左右,下降幅度76%。
6 墙改工作实现突破
厦门市的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是从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建筑节能意见的通知》开始拉开序幕,我市作为170个“禁实”城市之一,对全市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工地使用方面全面进行了整顿。1997年7月24日《厦门市建筑条例》出台,使我市的“禁实”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厦门市的墙改工作中从1992年—2008年经历“禁实”到“禁粘”两个阶段,提前完成了艰巨的墙改工作,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秦砖汉瓦”占墙体材料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轻质、隔热、保温、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实现了“禁粘”的历史性跨越。
7 废弃物循环利用
运用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率。以粉煤灰、淤泥、土头垃圾、石粉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
积极发展利用粉煤灰和工业废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减少建材产业对土地的依赖。对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50%的淤泥、建筑废土、石粉、粉煤灰、炉渣制成的综合利废墙体材料依法给予财政补贴,补贴标准参照0.02元/标砖。
积极推广建筑垃圾制砖技术,如今,厦门岛内的建筑垃圾都会直接运往厦门垦鑫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该公司应用市建设部门科研成果,每天都可以吃掉建筑垃圾900吨,将垃圾加工成30万块的优质墙砖和地砖。通过“建筑土头制砖生产线”,厦门岛内的建筑土头目前全部都可以做到岛内就地转化。如今这一技术还参与到四川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我们下一步计划在岛外的建筑垃圾集中区建立年处理建筑垃圾30万吨的垃圾制砖厂。
此外,在建设工程推广干混砂浆,发展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