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及产品检验

互联网 09-12-17  阅读数:

  我国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执行的标准已由推荐性标准转化为强制性标准GB5237.1~6-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标准中规定了型材外形尺寸、化学成分、室温力学性能、表面质量、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质量,封孔质量、膜厚、耐磨性以及耐蚀性等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本文从使用要求的角度就阳极氧化型材和电泳涂漆型材谈谈对GB5237.1~3-2004的一些理解。

  阳极氧化膜

  1. 氧化膜厚度

  从使用的角度说,耐蚀性能是很重要的指标,氧化膜厚度特别是氧化膜的**小局部厚度对耐蚀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必须对氧化膜的**小局部膜厚进行规定。GB5237.2-2004中阳极氧化膜厚度按氧化膜的**小平均膜厚分成AA10 、AA15、AA20、AA25四个级别,即氧化膜的**小平均膜厚分别为10μm、15μm、20μm、25μm,同时对氧化膜的**小局部膜厚也进行了规定,规定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氧化膜的**小局部膜厚低于**小平均膜厚的80%,即氧化膜的**小局部膜厚分别为8μm、12μm、16μm、20μm。标准规定:合同中没注膜厚级别的一律按AA10级供货。

  几种测定膜厚方法中,涡流法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而被生产厂家普遍采用,但其也有测量结果不够稳定、重现性差、对氧化膜的连续性无法测定等不足。对于带有仲裁性质的质检中心(所、站)的检验,如果只使用涡流法测定氧化膜厚度是不恰当的,应该使用横截面显微法。

  2. 封孔质量

  封孔就是在铝型材阳极氧化之后进行水合封孔处理,将氧化膜的多孔质层封闭,减少氧化膜中的孔隙及吸附能力,从而提高氧化膜的耐蚀、防污和电绝缘性能,从根本上保证铝型材使用时的表面质量。

  我国测定封孔质量的方法有4种:磷铬酸浸渍重量损失法(GB/T14952.2-94)、酸浸后重量损失法(GB/T14952.1-94)、导纳法GB11110-89)、酸处理后的染色斑点法(GB8753-88)。其中的导纳法仅适用于未经着色,只经蒸汽或热水封孔的氧化膜。仲裁方法为磷铬酸浸渍重量损失法和酸浸后重量损失法。

  3.外观和颜色

  铝型材标准规定:色泽应符合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实物标样。型材表面不允许有腐蚀斑点、电灼伤、黑斑、氧化膜脱落等缺陷存在;非装饰面上允许有轻微的着色不均(不均度由供需双方协商);允许距型材端头80mm内局部无膜。型材色差测试方法应参照GB8013的有关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目前,我国检测外观、颜色、色差的方法是目视观察法。从双方同意的某一距离去观察,光线从背后照射,在有效表面上应没有肉眼可观察到的缺陷。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