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业步入低谷 国内资金兴起抄底冲动
瞭望东方周刊 09-11-18 阅读数:
然而,流入酒店业的资金仍越来越多,其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产业内资金”,郑植河说,和李茂财这样的投资客不同,这些“产业内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对于投资环境的恶化,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避税、囤地、抬升周边地价是这些资金收益真正的来源。
“老实说,郑州的星级酒店生意真的很一般。”主要在河南开发酒店项目的一家酒店管理集团总经理张闯(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从2008年开始,河南的酒店开发项目却在大量增长,“主要都是来自东部沿海的房地产开发资金”。
在房地产业遭遇调控的时候,酒店业却处于一个监管空隙中。“酒店属于商业用地,原则上只要用地规范,在供应上是不受限制的,”张闯说,这是房地产开发资金青睐建酒店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业用地的使用期限是40年,但一般8年就能收回成本,开发商都看中了商业不动产的升值效应,这比酒店经营上的收益,其实要大得多。”
此外,大部分酒店的建造者,在周边还拥有一些住宅和商业开发地块,“在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现在很流行采用先开发高星级酒店,再开发商务楼,**后才开发住宅,”赵焕炎说,这是因为在二、三线城市的住宅价格普遍较低,住宅开发利润也较低,“所以要先通过酒店,把整个板块的档次拉上来。”
避税,则是另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
在很多城市,只要在开发的住宅板块中,加入一个高星级酒店项目,开发商的整体项目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光是政策优惠,有的地方还可以免税。”
“一家地产开发公司,今年赚了10亿,按道理,这10亿都要交所得税,那就投5亿去开个酒店,今后再以土地增值、酒店运营的日常收入来回收投资并产生利润。”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这样的模式**受欢迎,“因为土地的价值,在报表中呈现的增值效应尤其惊人,而且,这样一大笔投资本身,也是资本运作的重要题材。”赵焕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