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石材业与上游产业合作几大误区
互联网 09-11-17 阅读数:
建材的品牌能够决定房产的价值,石材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创建品牌,可是似乎还没有找准宣传的对象。
就像台湾的热带水果,其中主要销往大陆,是大陆市场给台湾果农的大力支持。然而大部分果农并不知情,他们甚至以为日本是其**大出口国。原因很简单,和他们接触的都是批发商,供需终端互不知晓。
水头的石材企业现在正面临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一家规模企业,在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上游时,这类问题很难避免。水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90年代初农民自发做石材加工,发展到全国乃至东南亚**大的石材加工基地和石材集散中心,靠的不是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材批发专业市场。快速发展过后,却不能忽视未来发展的局限和弊病,同质化导致的产品单一雷同;创新能力不足和研发相对滞后导致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不少企业不得不以扩大产量来维持**利润;重视“行业市场”,忽略“终端市场“等等。
水头企业的问题,折射出石材企业的通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既然发现了可能限制发展的弊病就必须要马上的纠正和避免,要提高整个石材产业集群的档次,引导企业共创**品牌来提升自身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无论是提高档次还是打造品牌,都意味着和消费市场,终端客户更为紧密的接触。其实不少石材企业都与装饰工程公司有合作,但合作方式不固定,双方都有一定风险。至于设计师,企业更是难以建立合作,甚至有企业提出和设计院联手推广新品,但**终无果。
难道是石材本身在建筑材料中的重要性不够?蓝天装饰工程公司的总经理说,在装饰工程中,石材是三类用量**多的建材之一,占到15-20%,尤其是花岗岩。以企业俗称的“铁公机”,即铁路,公路,机场为例,全国有100多个机场需要扩建,每个机场用石量为10万平米,计算下来这种需求不可小视。那么问题究竟在哪?
不得不承认,在和上游合作的过程中存在误区。
**是对于石材认识上的误区。建筑装饰公司明确提出“我们要的是产品,不是单纯的建筑材料”。许多石材企业一味强调加工能力,把石材当做一种冷冰冰的建筑材料。市场在改变,以前是产品为导向,现在已经转向消费导向。企业为什么不能拿出直接的石材产品来呢?
以木纹石为例,这类的石材就是要铺设到一定面积后,才能显现出特色与美感,单看一块样品,只能从石材质地来评判,石材的美感很难体现。与其展示一块样品,不如展示铺设后的样图,变材料为产品。
现在越来越多的石材企业做石材专营店,不满足在石材市场里销售随意摆放的粗加工板材,就是为了展现石材装饰效果,把这种虚拟的产品展示给终端客户,同时提供顾问化服务。这一切都是产品的体现。
其次,与设计师的沟通。目前在工程方面是业主负责制,将来的趋势是建筑师负责制,所以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有的企业会说,我们一直都很重视设计师,经常派员工给设计师送样本。可是企业是否想过如何有效地推广。如果推销员只是强调加工能力有多强,产品价格多优惠,对设计师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