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流通业发展成败竟在“人缘” 行业兑现马太效应
搜房 09-11-12 阅读数:
一年前,当人们还在争议金融危机是否给家居业带来重大影响之时,好美家建材超市在进京6年之际,用关闭北京两店的事实撕开了家居洗牌的序幕,震惊了整个行业。如果说当时的好美家关停,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免责,那么在一年后的今天,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褪,各大建材超市的陆续关店的原因必有另一番说辞。
成败关键所在 人缘好坏
有人说,家居卖场的成功发展靠的是人缘。就在集美北苑店的开业当天,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就将集美北苑店三天招商完成、一个半月实现营业的奇迹归功于集美家居董事长赵建国的个人魅力和集美的品牌实力。调动大量人力财力配合集美北苑店开业的意风家具董事长温世权也认为,“赵总在业内很有人缘,我和赵总的感情也特别好,同时集美是京城主流的大卖场之一,所以集美的扩张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
以百安居为代表的洋超市连年收缩
相比之下,连连关闭门店的百安居至今仍深陷零供矛盾的官司之中,甚至被誉为“欠款专业户”,人缘根本无从谈起。而且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建材超市并不具备家居卖场情景式的样板间以及优雅的购物环境,虽说明码实价却不如卖场内可以讨价还价来得实惠。此外,邀请明星代言也为家居卖场赚足了人气,尤其是红星美凯龙代言人大小S的电视广告语:“我会等你30天,无条件地等你”将家居卖场“一个月内无条件退换货”的真情服务深情地传达给了消费者。
观察两种家居流通企业的扩张进度我们不难看出:家居卖场起步缓慢,但是发展后劲很足;建材超市赢在了起跑线,却提前透支了体力。每个卖场品牌在发展初期并没有急于扩张,反而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夯实基础,摸索市场,总结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迎合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与不少建材超市的“恶性扩张”相比,家居卖场等模式成熟后再扩张的做法不仅降低了企业风险,也更加深入人心。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打得越老越深,楼才能建得越高越牢,家居卖场的扩张同样遵循了这样的道理。
同样十年快速发展的历程,家居卖场、建材超市如今的处境却大相径庭,究其根本原因或许都在于有没有“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