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领跑蚌埠全市工业经济
互联网 09-11-03 阅读数:
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支撑发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一年来,我市着力培育创新型产业,健全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在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1-9月实现GDP44.9亿元,同比增长32%,领跑全市工业经济。
全市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我市重点实施了一批产业化项目,普乐公司50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三鑫公司120万重量箱超白太阳能电池盖板、华益导电膜AR抗反射膜玻璃等项目年内即将建成,中建材150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100万平方米TCO太阳能电池基板、丰原集团万吨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环球药业国家一类新药安妥沙星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围绕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全市目前实施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8项列入省政府考核项目,丰原集团“玉米芯发酵生产木糖醇联产柠檬酸”、丰原生化“带渣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研究”、普乐公司“2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示范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等3个项目已经提前完成,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专利申请量继续攀升,1-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62件、授权量288件,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3%。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群体日益增多,已拥有1家**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至今年年底,全市预计有50家企业通过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批企业将成为我市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中坚力量。
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科技路路通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启动运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合肥循环经济工程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别在我市设立了分中心。全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实验室5家。丰原集团院士工作站正式组建运行,环球药业集团院士工作站正在积极筹建。这些平台的建设将为我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我市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与安徽科技学院联合开设了玻璃新材料专业,与蚌埠学院共建了机电类重点实验室。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光伏、光热专业。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创新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市新建了5支“115”省级产业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相关配套改革取得突破。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了蚌埠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组建2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和9家小额贷款公司,专利质押贷款在全省率先破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年度工作目标纳入了市直各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完善了目标责任机制,为推动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