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绿色通道”正在进行式
互联网 09-10-26 阅读数:
目前,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也在经历能源需求的大幅上升——这同时也给环境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当前,中国已经置身于抵抗全球气候变化的前锋位置。
在9月末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高领导人做出了将显著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争取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显著下降。对于这个仅仅进入到工业化进程中段的国家来说,这一承诺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不过,看起来中国政府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历史机遇。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在这两个重大选择面前,中国正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探寻一条“绿色通道”——走低碳经济之路。
中国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早已定调。在8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让经济变“绿”,中国的行动远比口号多。从具体的细分行业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在全面推进。其中,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重要的途径。“我们正在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几年,中国加快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处于世界**或第二位。
根据数字显示,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三年翻番增长。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为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而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很可能达到1.5亿千瓦,每年可产生3000多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可减排二氧化碳2亿多吨。此外,中国还是世界**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以及世界上超过50%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光伏产品98%出口。据《世界可再生能源》杂志统计,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推广量在2005年就达到1500万平方米,超过世界热水器推广总量的70%,比欧美十年的总和还多,是世界**大太阳能热水器消费国。
为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转变,中国政府也密集地推出鼓励政策,包括2009年3月促进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7月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的“金太阳工程”等。气候组织此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政府的态度不仅是为了构建平衡的产业结构,更是为了在寻找持久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应对能源和气候问题的挑战,实现国内和国际的双赢。目前,中国已建成运行11个核电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大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有望达到7500万千瓦。
“中国政府将一手抓清洁能源的运用,一手抓传统能源的改造升级。”在8月举行的首届亚洲能源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如是表示。事实上,中国极为重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近3年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0.1%。
除此之外,中国也非常注重工业节能。2009年初陆续出台的**产业振兴计划(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等)中,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环保的规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在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达2100亿。
另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化石能源告罄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也为打“环保牌”的新能源汽车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中国开辟低碳绿色通道,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