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设计重心转移成芯类设计
互联网 09-10-21 阅读数:
一波波的芯类设计研发高潮,预示着中国家纺设计重心的转移,但这并不是说外观设计无足轻重,家纺产品的设计必须“形神兼备”,芯类设计也应该是研发的重心。
“中国家纺设计依然处在一种思索状态。”中国家纺注册设计师、杭州艾可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项舒文在参观完上海家纺博览会时总结道。这次,他不仅在观察别人,也在剖析自己。
与无数次展会相同,他主导设计的艾可家纺产品吸引了许多时尚设计界的媒体,在镁光灯的强烈闪耀下,艾可家纺俨然成为设计大潮的引领者,而这个时候,项舒文表面看来有一种众星捧月般的陶醉感,在众多报道中,他也与“大腕”、“泰斗”等一些激动人心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而实际上,项舒文的内心一刻也没有平静过。他坦陈,那些曾经让家纺界尖叫的作品,有时是故意迎合设计界的一种饥渴感。
这种饥渴感是中国家纺进程中出现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发展模式却有些畸形。
长期存在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家纺设计表现为花型、款式、色彩、图案等要素,许多人认为,只要把这些要素调配好,并且紧贴消费市场需求就是**的设计作品。
“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过来,如果任其蔓延可能导致中国设计非常态发展。”项舒文说,“因为这种想法是建立在外在形式的基础上,缺乏固有的内在根基。从哲学的角度看,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的道理。”
“在服装界,优秀的设计从来都是从面料开始的。”项舒文说。
中国家纺产品设计中心主任徐行健认为:“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是从织物面料设计开始的。一块好的面料往身上一披,随便一个造型就是一件很好的时装。漂亮的面料不需要太多的设计,它本身已经完成了服装设计一半的工作,同时还会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灵感。”
中国家纺设计也是如此,像巴贝、豪申、金太阳、东帝兴等一批家纺面料企业,扼住面料原创设计的咽喉,攫取了高额的利润,而一些在款式、流行等方面大动脑筋的家纺企业却很难冲出重围,并且得到的是微薄的利润。现在,面料的流行趋势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家纺产品的流行。
据统计,近年来,在中国家纺重地——江苏南通涌现了近百家家纺设计工作室,而其份额在南通市场不到10%。
按照常理,南通拥有成千上万家家纺企业,加上辐射上海、南京等地,这些设计工作室的业务应该排成长龙,实际上却少得可怜。
是什么阻碍了家纺设计工作室开拓市场的进程?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旧有的设计观念禁锢了他们的发展,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设计仅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而忽略“设计是从织物面料开始的”。
在上海家纺展上,美国棉花公司携合作伙伴——恐龙、卡撒天骄同台亮相,偌大的展台地板用棉花图案铺就,他们要展示的不仅是花型款式的流行,还有面料材质的设计。
美国棉花总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朗告诉记者:“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际家纺品牌,比如Marie Claire、ESPRIT等高端床品,其设计价值不仅体现在面料、外观、款式上,更多体现在细节方面,比如被芯、材质、原料等。”
马朗认为,中国家纺的软肋在于缺乏对原料等方面的设计。尽管在花型设计等方面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在材质的设计上重视不够或者收效甚微。
展会现场,浙江巴贝纺织公司总经理王伟扬告诉记者:“中国家纺企业理解设计的概念过于简单,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认为在色、款、型的搭配上做得**无缺就可以超越国外同行,实际上,在芯类设计上的落后才是真实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