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中坑头石 稀物日显珍贵
互联网 09-09-27 阅读数:
坑头石是寿山石中水坑石的品种之一。在高山峰的东北侧,有个称为“坑头占”的小山峰,坑头占山坳头有两个矿洞,一个叫坑头洞,另一个叫水晶洞,冰清玉洁的水坑石就出产在这里。别小看这小小的山头,在寿山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坑石质地特别莹澈通灵,寿山石中的各种“晶”、“冻”石,水坑石中**多;第二,水坑有产区、产量、块度“三小”的特点;第三,水坑石挖掘难度特别大。故历史上的鉴赏家,将它与田坑、山坑并列,单独立为一类,以充分显示其珍贵,说它在寿山石中独占鳌头一点也不过分。
水坑石的开发历史悠久,有人说在宋代时已经开采,但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实物证明。据有关资料和寿山村寺院遗址挖掘出来的寿山石中有水坑石,证明水坑石至少在明代已经开发,曾出产一批优质水坑冻石,但由于溪水弥漫,开采难度大,且矿层稀薄,块度细碎,无法开采下去,不久矿洞塌陷而废。而后数百年间,寿山村石农有几次重新开采水坑石,都因凿洞不到一丈地下水漫上来,当时又没有抽水机,只能停止开采。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寿山大队组织人员试图想开采水晶洞,用了三部抽水机同时排水,用滑轮吊出石渣,挖掘出一些水晶石,但上品不多,终因洞深、水多、石少而开采不下去。1980年石农们又一次联合行动。也因同样的问题而放弃,此后再也没有人开采水晶洞了。可见,水晶洞有史以来没开采过几次,出产量极少,现在见到的水晶冻石多为百年传世旧品,十分稀罕,向来被人们视为收藏的珍宝,故有“百年稀珍水晶冻”之说。
近年来,坑头洞已向坑头占上方开采,所产出的坑头石,已带有山坑石的特性,与老的坑头水坑比较“水头”和通灵度明显减弱。水坑的环境与其他坑石不同,具有“水多”的特点。水坑石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渍,形成质地特别莹澈通灵,这种“玉骨冰肌”是其他坑石无法比拟的。水坑石的品种主要按每块石材不同的色泽和品质来命名。
一是水晶冻石,透明度极强,有“玻璃地”的感觉。但玻璃透明一览无余,缺乏内涵和韵味,而水晶冻清澈,肌理有棉花絮状细纹,欲露还藏,情韵无穷。
二是天蓝冻石,清澈明净的淡灰色冻石中透出淡蓝色,如湖波晚照,云霞倒影,妙不可言。
三是鱼脑冻石,白色的冻石中,隐约似鱼脑之团纹,似动非动,仿佛人的眼花了。
四是牛角冻石,赭黑色的冻石中透出红气,肌理有水纹,如水牛角之纹理。
五是鳝草冻石,石质半透明,肌理有很多小黑点,如鳝鱼背脊上的点点斑纹。
六是桃花冻石,白色冻石肌理有许多细小红点,如桃花之落水,随波荡漾,若浮若沉,娇艳凄迷。
七是玛瑙冻石,质地通灵,表里凝澈,红色有浓有淡,色相似玛瑙,光彩灿烂。
八是环冻石,肌理有环状纹理,或一环一环不规则排列,二三环连锁在一起者更有情趣,环冻因难得,在寿山石中也算是一种“奇石”。
九是坑头冻石,坑头石中质地纯洁,莹澈而脂凝者。
十是坑头石,质地稍坚,微微透明,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肌理多有金砂点。 十一是掘性坑头石,散落于坑头洞一带的块状独石,有棱角,多为黄色,时有丝纹,纹理较粗,质地通透者称之“坑头田”。
总之,水坑石的品种不多,多数早年已绝产,因此十分名贵。历代文人和收藏家备加推崇,清代文人黄任在《寿山石》诗中写道:“名门市门俱罕见,一两半两皆幸遭。大如拇指小枝指,半粟尘垢千爬搔。雕人睨视不敢琢,番曲面执争分毫。闲作小印古篆刻,拣选好手工操刀。”足见水坑石上品的稀罕和高贵,其身价绝不亚于田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