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楼梯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中国楼梯网 09-09-10 阅读数:
贝聿铭在柏林新设计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中,旋转楼梯布置在建筑的一角,其围绕楼梯的玻璃螺旋形体使人想起上个世纪前苏联构成派的标志性雕塑--\\\"螺旋体\\\"。在传统建筑的氛围中,透明的螺旋体并不与周围建筑冲突,反而形成很好的新与旧的对比。在建筑内外关系上,旋转楼梯上的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体验内外空间的变化,建筑外的行人同时可以感受到建筑内部的一切活动。而其夜晚的照明效果,使人联想到中国灯笼。可以说,贝聿铭通过旋转楼梯的透明螺旋体,很好地组织了不同建筑空间的关系,而使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在这里形成对话。 楼梯沿建筑立面布置
沿建筑立面设置楼梯一般采用直线楼梯及双折楼梯,长条式建筑形体居多,尤其是直线楼梯沿建筑长边布置,不仅丰富立面,同时也使空间有纵深感,打破建筑简单的形体,使建筑富有生命力。而双折楼梯一般布置在楼梯间,楼梯平台与建筑立面相连。
欧洲某住宅的半外廓楼梯,其暴露楼梯结构的方式与其整体建筑所强调的建筑的细部及材料同出一辙。楼梯的轻巧造型与线条的竖向排列与建筑立面水平构图形成一个很好的对比关系。
德国某住宅楼梯间,立面开窗如取景框一样,楼梯作为建筑内的景,同窗口的钢制格栅形成线条的对比,同时红色实墙面同楼梯相对虚的空间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这种楼梯设计就是同建筑的整体设计一起考虑,而使建筑立面层次丰富。
楼梯沿建筑外立面布置
在建筑外运用较多的是螺旋式楼梯。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设计的欧洲议会大厦也使用了室外螺旋楼梯,红色的楼梯与整体的弧形金属建筑形成对比,使巨大的建筑体量得以释放。另外一个成功的室外楼梯的例子是德国建筑师舒马赫设计的位于柏林波茨坦广场的信息中心,两折的室外钢楼梯与盒子状的建筑形成了很好的造型对比,稍微脱开建筑一段距离的楼梯,其斜线的、动态的趋势丰富了建筑的形体。可以说,楼梯在这里既符合引导作用,又成为其特有建筑特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楼梯作为联系建筑之间的手段,可以使建筑空间层次丰富,人们进入建筑需要先通过楼梯,再过渡到建筑内。楼梯一来解决连接不同高度的问题,二来作为交通空间的组织,引导人们从外部空间过渡到室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