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阳台:14亿“蛋糕”让谁**疯狂?
装饰商报 09-09-02 阅读数:
8月26日,由本报报道的《封装阳台:有多少塑钢窗还在胡来?》一文引发业界强烈反应。上周末,成都门窗行业资深人士杨先生向记者爆了个猛料:今年4月,他在颐和家园小区摆点时发生的事,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4月1日下午,小区8楼住户叶小姐找到杨先生,以阳台窗户拉不动为由当面请杨先生帮忙看看。 杨先生回忆说:“一到阳台,叶小姐就开始推拉塑钢窗,也不知咋的,一扇窗户脱出窗轨直接从8楼垂直落下,叶小姐当即吓得脸儿煞白,所幸没伤到楼下的行人。”此事还上了当晚的成都电视新闻。
据他反映,为叶小姐封装阳台的正是街边小店,就在事发后的第二天,小店老板就关门跑了。有意思的是,隔了一周,就在同一小区,又发生了另一起掉窗事件。
掉窗事件之后,杨先生负责销售的彩多牌铝窗在该小区受到热捧,服务了400多户业主。
通过上述掉窗事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惯打游击的街边小店。
街边小店 “蚕食”13亿“蛋糕”
成都建筑装饰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成都家装产值大盘预计150亿元,大约35万个家庭面临装修或已装修,其阳台窗户的装修费按户均4000元计,一年的市场“蛋糕”至少14亿元。其中,品牌型材厂家及经销商的主营业务是批发半成品,直接承接阳台封装业务的不及市场份额的1/10,大约占1个亿。成都品牌家装公司几乎没有触及这块“蛋糕”,自然形成了家装公司的真空地带。换言之,13亿元的市场“蛋糕”被成都承接门窗装修的街边小店“蚕食”掉了。
据初步估算,分布于成都大街小巷的塑钢窗加工点多达1200多家。街边小店良莠不齐,质量堪忧。记者在8月26日报道的《封装阳台有多少塑钢窗还在胡来?》一文中已作了重点披露。为牟取超额黑色利润,街边小店不惜大量采用不合格的塑钢型材,以此来降低成本,致使塑料型材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产品十分猖獗,加之众多街边小店在不具备窗户生产资质的同时,将成本无限降低,如不加钢衬、手工喷漆改色、使用劣质配件等,其窗户价格**低降到了120元/平方米!这样的窗户往往埋下重大质量隐患,颐和家园的掉窗事件就是其**真实的写照。
对于街边黑店加工的劣质塑钢窗,安信地板总经理余海钢先生深有感触。据他反映,几年前,在装修新居时为贪图便宜,随便找了个街边小店安装阳台塑钢窗,在使用半年后,窗户就推不动了,去年改换彩铝窗时,从拆掉的原塑钢窗轨里居然倒出了3斤水,仔细一看,金属滑轮已经锈迹斑斑,原来,塑钢窗的底部未打孔,导致下雨天飘进的水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滑轮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