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2009空调冷冻年的那些事
互联网 09-08-26 阅读数:
2008年的冷场造就了1500万台空调库存,在新能效标准的高悬之下,09冷年的首要任务就是“清库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方式就是降价促销,新能效标准的一再拖延给4、5级能效产品的退市留下了足够的时间空间。相关机构4月份的一次统计数据显示,空调行业的库存数量已经从2008 年同期的1150万台下降到795万台,同比下降30.95%。而在**近的一次数据调查中显示,空调厂商的去库存活动已基本结束,工业库存同比下降 36%。许多厂商认为6、7月份全国大面积酷热天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仅工业库存大幅度下降,渠道库存也达到历史**低值。
尽管“家电下乡”、 “节能空调补贴”吵吵得红红火火,但不得不承认4、5级能效产品才是2009年的销售主力。库存空调降价力度之大,让一些媒体惊呼一夜之间回到4年前,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空调已经连续两年在涨声中走过,而2009年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空调降价了,而消费者则疯狂得陷入抢购之中,全民消化空调库存,一点不假。
2009——空调政策年
都说2009是空调政策年,政策一出必定激起千层浪,然而中国市场千沟万壑,政策实施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好。“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的表象意义也许远大于它们能对市场起到的实际作用。
“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都有招标过程和结果公示环节,往往在中标结果公示的那几天成为各空调企业的宣传大战,纷纷表示自己有多少款空调全部中标,顺便宣扬一下自己是如何得拥护政策,再过几天便开始声称自己在家电下乡或节能补贴中受益多少,成为**大赢家云云,利用政策的基本都是这样的宣传套路。
然而实际结果又如何呢?空调加入下乡之初只有8个省份选择去做,这已经说明空调对农民来说并非必需之物。在空调下乡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推动作用的问题上,形成两派截然不同的声音。格力董明珠认为空调下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本的是农民收入情况,其次是农村电网条件,这些因素使得空调下乡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作为空调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空调下乡不是“救命稻草”,更不是灵丹妙药包治企业百病。而美的空调副总裁吴文新则坚持认为家电下乡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创举,空调下乡范围和力度的加大则更有助于企业推进销售结构向下渗透的策略,因此美的在下乡环节中特别投入资源以期收效。其实在在家电下乡销售情况结果公布之前,慧聪家电网编辑通过偶然得到的渠道进入下乡管理后台,各品牌销售情况数据一目了然,一些空调品牌的销售情况相当惨淡,销售量仅用个位数表示,甚至有的是0,然而对外,这些企业们依然宣称在下乡中他们取得了如何耀眼的成绩。
“节能空调补贴”成为没有搭上变频列车的企业们的翻身砝码,在节能补贴上能翻起筋斗的似乎更硬气,因为这是有政策支撑的。如果说变频里造势**猛的是美的,那么定频里这个角色非志高莫属。在两次节能补贴名单中,志高中标的型号数量无人能及,并且一举将高能效空调的价格拉到与5级能效相当的水平上。不过志高的价格战似乎并未引起同行们的跟风,在高能效空调销售量的初步统计中,志高也并未因超低价格获得更多青睐,价格过低反而会让消费者觉得不安。
就像许多企业暗自表示家电下乡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拉动作用一样,节能空调补贴的实际结果也差强人意。
由于新能效标准迟迟不能落地,市场上4、5级能效空调仍然存在,并且是以主力促销阵容的形式存在,同匹数空调,一个1千左右,一个2千左右,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哪种,谁都心知肚明。而新能效标准到现在还不实施,导致企业们仍然继续生产4、5级空调,理由很简单:因为市场需要。其实政策的出台会触及企业到媒体再到消费者的兴奋神经,这也就是政策的表象意义更大的原因,然而中国目前实际的消费环境并不那么知性,所以一些看似理所应当的结果不会现在就出现。就在我们还在为“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讨论不休时,又一个新的政策“以旧换新”已经闪亮登场,本意在于建立系统的废旧电子回收制度的政策此时也被厂商们利用起来做新一轮的促销。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中间的过程还需要很多调整,厂商和政府之间可以充分的互动,但都别忘了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才是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