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为何戴不上国际奢侈品牌桂冠
互联网 09-08-05 阅读数:
国内销售奢侈产品的品牌,大多互相模仿,今天那款卖得好,明就开始抄袭,A品牌的畅销的陶瓷产品,B品牌也一样可以看到类似的,**需要你做的决策就是:对比价格。国内奢侈品牌少有自己的产业链,OEM是常见形式,原创设计团队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国外的奢侈品牌产品从理念、设计、测试到**后上市推广,往往需要2年时间,时间和人力成本惊人,国内陶瓷品牌要完全模仿并不现实,但至少应该让品牌具有一定的个性魅力。
事实上,所有国内陶瓷品牌在品牌联想和好感度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产品层面的联想,价格战自然就成为陶瓷行业的家常便饭了。
国内消费者仍然缺乏审美眼光,甚至缺乏艺术品欣赏常识,个性化的奢侈品要卖给具备个性化眼光的鉴赏者,可惜,国内的富豪购买奢侈品牌大多是为了炫耀,这是他们购买的**冲动和理由,而非崇拜品牌的设计精神。
管理者素质低下、经验缺乏。国内奢侈品牌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把奢侈品当做快速消费品来卖。这就有了“价格战”、“降低装修档次”、“模仿畅销产品”、“降低物料规格”、“销售员的强销方式”等等。
这样的素质和认知,只能和国际品牌渐行渐远。国内陶瓷品牌众多,能冠以“艺术品”头衔者众,但奢侈产品却仍然只有高端消费品,而没有奢侈品牌,如此想来,也是自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