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制度将实施 涂料也分三六九等
中国涂料新闻网 09-07-27 阅读数:
从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以及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油漆涂料专项整治行动可见,我国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在加大,质量信用体系日趋健全。在这一环境下,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皆存在安全隐患的涂企来说,反思自身发展中的缺失,加强质量信用建设迫在眉睫。 日前,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 23791—2009),并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针对目前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企业质量信用状况参差不齐等现状,将企业质量信用分为三六九等,以配合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和质量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的实施。该标准的出台,消费者叫好者众。认为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不仅能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也能促使各类企业严格守法,诚实守信。 但对于自律缺失、诚信意识淡薄的企业来说,此标准的实施不啻为一个紧箍咒,稍不留神即可能给自身带来严重的自我惩罚、社会惩罚,甚至法律处罚。面对这一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各行各业亟需加强质量信用建设,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准入门槛低、规模普遍较小,且产品多有安全隐患的涂料企业尤其需加强质量信用的建设。 质量信用监管制度日趋健全 我国的“毒奶粉”事件曾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导致各国消费者质疑中国奶粉的质量,连带质疑中国产品的质量,抵制“中国制造”的事件此起彼伏。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这一事件竟然催生了一个职业,不少人做起了帮人去香港、澳门代购奶粉的生意。 事实上,不仅奶粉行业,质量信用的缺失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有部分行业的质量信用缺失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用政府的话来说就是“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成长,严重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质量,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据近期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看,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就令人悚然: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全国有16.5万户企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8.5倍,达到14827亿元,因此增加的财务费用1年有2000亿元左右;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坏账率至少在5%以上,每年至少有15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拖欠款没有收回。另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0%左右。 以我们熟知的涂料来说,因其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导致居住者罹患各种疾病的事件层出不穷。如苯中毒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因苯胺中毒导致肝炎和各种癌症,因硝基苯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2007年,我国就发生了多起儿童玩具因油漆铅含量超标导致被美、法、英等国召回的事件,被召回的中国“毒玩具”以数千万记,以致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的指责甚嚣尘上。 欣慰的是,政府对质量信用缺失导致的严重影响已有深刻的认识,对产品质量及企业信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信用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据统计,加上近期公布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国家标准委已经正式发布了6个信用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的标准有5项,申报立项的信用标准8项。可以预见,政府对假冒伪劣、短斤缺两、降低生产标准等质量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将日趋加重,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质量信用行为的约束和威慑作用也日趋加大。换句话说,企业钻法律空子,投机取巧以谋取巨额利益的机会已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