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转型与异地转移互动 升级佛山陶瓷产业

中国建材第一网-南方日报 09-07-25  阅读数: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保增长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GDP增幅达7.1%。7.1%的背后,凝聚着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的合力,两者间通过产业转移也达到了双赢的局面:珠三角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腾出了发展空间,而东西北地区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一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尤其是异地转移与就地转型之间,逐渐形成了良性互动。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全会总结讲话时所作的阐述:就地转型和异地转移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两种**主要的途径,两者异曲同工。异地转移为就地转型创造了空间和条件,就地转型则为异地转移提供了转型升级的范本。

  珠三角庞大的低端产业出路只有两条   要么就地转型,要么异地转移   去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转移”、“腾笼换鸟”等思路举措,推动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然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我省经济增长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不少人对产业转移的时机对不对、还能不能转产生了疑问。

  事实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本质是市场机制自发地对全球产业结构进行的强制性调整,无论对企业和行业,还是对区域经济格局,都是一次重大的重新洗牌。对于珠三角地区庞大的低端产业来说,其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就地转型升级,放弃或转出原来的低端产业环节而转向高端环节;要么异地转移,整体或部分向外转移到生产经营成本更低的地区。

  但是,经过30年的高速、粗放发展,珠三角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资源环境约束凸现,想要全部就地转型显然已没有空间。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大大降低了产业转移的成本,政府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恰恰是转移的**好时机。

  其实,整个珠三角,到处都上演着“舍”与“得”的故事。

  在佛山,据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在关停转移大批陶瓷企业后,上半年佛山新增80多个陶瓷品牌,**近新增100多条陶瓷抛光线。以陶瓷业为主的佛山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月仍实现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34.6%。

  佛山陶瓷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后不仅卖陶瓷,还要把艺术、现代生活和科技一起卖出去”。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正在鱼贯引入:顺德太阳能产业基地、三水光伏产业基地、南海新型电光源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奇美电子液晶显示器、南海低温多晶硅OLED显示器、顺德AMOLED显示器等项目也在迅速落实。

  优势行业也得到壮大。“大家都以为佛山家电**厉害,可是我看到,佛山市去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2331亿元,超过家电行业,今年保持18%增速,有利于支撑佛山产业升级和经济突围。”广东省长黄华华如是说。

  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通过“双转移”战略   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分工   异地转移,其实并非一转了事。“转”的背后,也包含着“转型升级”的内涵。

  东西北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意味着空前的发展机会。但如果为保增长而片面求快,招商引资“饥不择食”,不计成本和代价,那无疑又走回了珠三角当年“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所幸我们看到,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双转移”的背景下,东西北地区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以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例,在筹建转移园之初,他们就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及自身产业基础,确定了主导产业,并设立了严格的环保门槛。

  广东省双转移办公室提供的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项目数、投资总金额、年产值等多个指标上,主导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均占到园区总量的50%以上,逐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中小规模的产业集群。记者还注意到,今年初省内仅6个转移园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但截至上半年,已动工污水处理厂比例已大幅增加。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57.52亿元,创利税22.75亿元,分别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2.38%和11.99%,带动了东西北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不仅如此,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分工:珠三角地区主要承担研发、物流、销售、品牌经营,东西北地区侧重完善制造生产的产业链,两者相互呼应、有机结合,真正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