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建筑不环保不节能 有淘汰之势
互联网 09-07-21 阅读数:
玻璃楼也是城市光污染的重要来源。研究显示,一幢幢矗立在马路两侧的玻璃幕墙,就像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其产生的光反射,极易诱发意外交通事故。我市多个玻璃楼集中的路面也成为烈日驾车的高风险路段,包括人民南国贸路段、深南中路地王路段、深圳CBD多个路段。而如果人们长期受到玻璃幕墙的“白光污染”,还会诱发某些疾病。近年来深圳市环保局接到市民对光污染的投诉也直线上升。
发展商为何热衷“玻璃盒”
玻璃楼除了室内制冷高耗能,在建筑成本上也比普通楼要高出不少。招商地产绿色建筑研发中心主任林武生博士介绍,目前玻璃幕墙每平方米的价格在3000元至6000元,如果是2万平方米的玻璃墙体**高造价达1.2亿元。如果换成实体厚墙,同样的面积造价可控制在2000万以内,成本仅为1/6。
如此高昂的建造成本和后续营运成本,为什么发展商还要争相选择玻璃幕墙呢?林武生说,有的发展商热衷请一些国际设计事务所来设计项目,这些设计师就是靠所谓大手笔、大立面来保项目。而节能指标在前期规划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林武生说,有的发展商在项目建设前甚至不知道制冷耗电量有如此大。等到知道了,木已成舟,只有把高额的用电成本摊到进驻用户头上。
还有一些玻璃盒项目是为了迎合城市设计的“指挥棒”产生的。刘俊耀表示,有的中心地段政府规划部门就提出要搞标志性建筑,一味追求高档化、现代化、时尚化。一些设计公司于是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吸引眼球,靠玩新概念新元素胜出,而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节能要求反而忽略。有不少公共建筑流行所谓的“水晶体”及其他怪异结构,就是这样出来的。
部门观点:玻璃幕墙盛行 成高耗能“黑洞”
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深圳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遮阳、通风、采光等建筑生态技术应用不够普遍;部分建筑设计过分追求外观与奇异,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任何遮掩装置的玻璃幕墙太盛行,全然不顾及建筑物的气候适应性原则,成为一个个长期高耗能的“黑洞”。
深圳虽然属于海洋性气候,具有很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但有意识的在规划与设计中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的现象并不多见,属粗放式的建筑设计,大量的公共建筑功能系统设计不合理,“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