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重庆首条生产线在永川建成
互联网 09-06-16 阅读数:
作为一项落户在永川的重要项目,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予以推进,并由专职副区长具体负责项目的相关工作,组织了一套班子为项目跑手续,各个部门为项目建设一路绿灯,由于是园区现有土地,不存在征地的问题,因此也节约了大量时间。此外,为解决企业的生产用电和用气问题,永川先后投入巨资完善配套设施,在园区内修建了一个11万千伏的电站,并将电线牵到了厂区门口。同时,为满足渝琥玻璃及其它企业的天然气需求,永川又积极筹建了一条西澎至永川日供气40万立方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今年七月底完工,届时将彻底解决企业的用气难题。
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撑
"虽然投入这么多,但企业成功落户后,对永川是很划算的"凤凰湖工业园的负责人介绍,投产后企业每年可为地方增加2000万的利税,直接增加300余人的就业岗位,今年31岁的曾德涛是大安镇林英村人,返乡农民工,在福建等地的大型企业干了8年的人事管理工作,去年春节经融危机爆发后,曾德涛失业回到了家乡。今年渝琥玻璃在本地招工,曾德涛因丰富的管理经验,被录取为公司的人事主管,月薪3000余元。
此外,渝琥玻璃的落户,也进一步拉动了永川石英砂的开采和运输,以前永川石英砂大多是销往重庆市外,不但运输成本高,还赚不了多少钱,现在直接在本地销售不但繁荣了产业链条,又间接为永川增加1000余人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公司所在地大安镇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填补玻璃产业空白
事实上,作为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永川浮法玻璃生产基地就是为填补空白而生的。
众所周知,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00余万辆,其中做为汽车用的浮法玻璃每月需求量是5万吨左右,而现状是重庆无一家浮法玻璃的生产企业,所有浮法玻璃的产品都是从成都、武汉、张家港、山西等外地进货。
这意味着重庆市在汽车产业链中,唯独缺少浮法玻璃这一项。
据了解,永川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现在每天的产量是600吨浮法玻璃原片,一个月是1.8万吨,离市场5万吨的需求差得很远。"产品供不应求"李总说,由于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产品非常受欢迎,甚至有企业要求"全包了".市场的反映之所以这么红火,李总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重庆的企业到**近的成都进货,每吨运输成本是200元左右,而永川到重庆仅需40元每吨的成本,这一下节约了160元。而渝琥玻璃由于原材料就近在本地黄瓜山"取材",相比成都、山西等地的浮法玻璃厂远地取材又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产品更具竞争力。"现在不是想怎么卖的问题,而怎么加大生产量"
李总高兴说,公司将短期目标定于今年内,完成投资3.5亿元,实现年产45万吨玻璃原片,8亿元产值的目标,长期目标是自已建设深加工生产线,打造开采-炼玻-深加工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对重庆汽车产业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