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消失 云浮云石停产

互联网 09-05-07  阅读数:

    云城区文联副主席李向荣告诉记者,据当地老人回忆,创建于清代的广州广雅中学前身即广雅书院的牌匾,就是用巨大的云石雕刻。李向荣还说,大石山附近村民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凿石师傅诞”,这是独特的云石文化习俗。

    云石不仅为云浮人争光,也为广东人争光。曾任云浮石料厂负责人的陈家容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解放初装修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时,云浮提供了优质的云石,广东还专门请云浮的石艺工人赴京,镶贴这些图案优美的云石片,他的父亲陈伟,就是7名装修工人之一。此事在《云浮工业志》有记载。

    这里还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云浮私营石材业**人。1983年,牧羊村党支部书记林汉暗中联合6户农民,悄悄地办起了一间石片厂,到年底竟净赚6万元,家家成为万元户。这对当时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的农村来说,无疑是轰动性的大新闻,当时本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后来,牧羊村成为当时全县的首富村。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云浮已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云浮石材产品畅销国内外,产值数十亿元,造就了“石材王国”的神话。

    当年参加过“愚公移山”大会战的陈献聪、张昆生、陈家容等一致认为,这座大石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开采后才加快消失的,云浮人当了“夸娥氏二子”移走了大山。先是用炸药狂轰滥炸,大约浪费了70%以上的石板材,只有30%资源得到利用。后来用上了先进的界山机,用宏大的机械带动切割线,将大石山一块块像切豆腐那样切开,再用吊机吊下山。这样,石板材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如今,残留的“小不点”还有许多当年切割开采的痕迹。

    昔日挖山者,今日护石人

    改革开放后,大石山不但大部分被铲除掉,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后来,人工湖也被填平了,残存的小石山即将遭遇“灭顶”之灾。今年2月,张昆生开始奔走疾呼:“那是云石文化之根,千万不能毁掉!”

    在云浮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张昆生领衔提出《关于就地保护好云石文化遗址的议案》。在石料厂工作了几十年的陈家容,眼看大石山即将消失得无影无踪,显得非常焦急。他说,剩下这个“小不点”比任何人为的城市雕塑都有价值。

    据悉,今年3月,云浮市和云城区有关领导多次到这个古代开采云石的遗址考察,并请来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的专家到现场考察。专家们认为,此云石文化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建议就近建设一个云石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云石文化的魅力。(编辑:boya123)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