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业受阻 “内外并举”渡难关
泉州晚报 09-04-06 阅读数:
外联:官员四处跑腿
扣开两扇大门
5次赴财政部、多次到厦门海关争取政策调整,8场大规模的陶瓷企业座谈会,带领企业“走出去”参加10多场**展览……采访中,“中国瓷都·德化”品牌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发建一口气给记者列出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他说,越是在困难时,越要为企业多“跑腿”,多办事。
刚从县里“赴港家庭用品展座谈会”回来,陈仁海就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作为在当地规模偏小的企业——辛默楼陶瓷研究所的负责人,陈仁海对于参展有自己的看法:“企业参展先要自己垫钱,压力挺大的。”
记者了解到,全球排名第四位的香港家庭用品展将于4月20日举行,德化县将拿出300万元,组织80家陶瓷企业赴港集体亮相。为扩大德化陶瓷在香港的影响力,还临时决定增加“精品馆”,首次大规模展示20名大师的杰作,并联合主办方专门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外销市场知道陶瓷大师的不多,此举就是要扩大德化陶瓷产区的**度,充分展示陶瓷产区文化的生命力。”黄发建如是说。
在德化外经局今年外出参展计划安排表中,法兰克福国际礼品博览会、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等**展会的名单赫然在目。据介绍,今年该局还要争取到阿联酋迪拜举办德化名瓷展销会,引导企业深挖市场“盲点”,进军中东新兴市场。
“跑腿”单靠一条腿还不行,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是德化陶瓷界释放出来的越来越强烈的信号。正是基于此,2007年11月中旬**“中国瓷都·德化”富贵红厦门营销中心在鹭岛落地,接着在大中城市设立陶瓷营销中心的设想付诸实施。一种统一规划、统一装修、统一授牌,政府、厂家、商家“三赢”的陶瓷销售模式迅速在国内大中城市蹿红。仅去年,德化就新设异地陶瓷产品营销中心9家,目前总数已达到35家。据介绍,今年该县还将争取新设瓷雕专卖店10家,进而扩大品牌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跑腿”,跑出看得见的实惠。德化外经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使复活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节日用陶瓷饰品重新归类,退税率由5%提高到13%,企业受益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