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阻拦橱柜出口的真正“原罪”?
互联网 09-03-27 阅读数: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美国市场总量是150亿美元,而中国橱柜出口不足两个百分点,未来出口将达50亿美元;日本的市场总量是300万套,基本依赖进口;欧洲的市场总量是460万套,50%依赖进口。
基于如此庞大的国际市场,国内橱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在争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行动。目前,中国橱柜的出口范围除美国、日本、欧洲,这世界三大橱柜市场外,已发展到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一些国家。在欧洲市场,我国橱柜除利用传统的科隆国际博览会、阿姆斯特丹展览交易会进行大规模出口外,还建立了海外商务机构,保持常年贸易,出口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中国的橱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相关标准及产业链不完善、不匹配等先天不足导致整体给国外的感受是——中国只会生产低端的橱柜产品,中国橱柜出口“原罪”已逐渐凸显。
橱柜出口“原罪”凸显奥运年欲突破发展瓶颈
原罪一:品质和原创缺失
中国出口橱柜口碑一直欠佳,美国橱柜之父CROSSROADS公司主席JohnWilliamAvram先生在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时直言不讳的指出,美国人对中国橱柜印象很差。“中国橱柜的品质比较差,都是用低价格的市场定位进入美国。在中国从南到北,我们去看过很多工厂,都在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品质。”
而在CROSSROADS公司执行艺术总监CharAvram女士眼里,中国的橱柜设计大部分是舶来品,会带着意大利或者德国的设计风格,是拷贝或者是一种影子在里面,缺乏一种神韵的东西。她认为,“到国外去,**重要的是知道当地的民风民俗,他们的喜好,他们喜好的颜色、式样。这样才能够做出好的东西,才能够实用,因为厨房是非常实用的东西。”
原罪二:出口产品定位过低
从国内**的橱柜企业来看,橱柜生产制造所采用的设备已经与欧美、德国等中型橱柜企业相当。据了解,海尔橱柜的生产设备全部引进了德国豪迈**设备,此外,除了柜体是国产外,90%的门板以及几乎所有的五金配件等都使用了进口产品。而欧派橱柜也有50%的设备是德国进口的,约有90%以上的主材料采用了欧洲进口的产品;五金配件方面也多使用奥地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