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原因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 09-03-17 阅读数:
我国陶瓷出口反倾销案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我国陶瓷出口现状
作为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年产日用陶瓷约150多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0%;建筑陶瓷30多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50%;卫生陶瓷7500多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我国陶瓷年出口额在40亿美元左右,每年增幅超过20%。其中日用陶瓷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位居世界之首;建筑陶瓷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位。据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陶瓷出口金额达6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8%,其中,日用陶瓷出口19.15亿美元,在各品种中继续保持**地位,增长15.4%,保持了正常的增幅;建筑陶瓷出口17.64亿美元,增长41.05%,增幅列各品种首位;艺术陶瓷出口8.00亿美元,列各品种的第三位,同比增长为10.06%;卫生陶瓷出口6.35亿美元,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3.91%的高位;其它品种陶瓷出口11.77亿美元,增长27.04%。
在所有的陶瓷产品中,建筑陶瓷的出口量居于榜首,2006年我建筑陶瓷出口数量为7.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97%,是全部陶瓷种类中增长**快的,但从出口单价来看,建筑陶瓷同比增长7.69%,不及全部陶瓷价格增长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建筑陶瓷的出口金额的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数量的增长所拉动的。在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案件中,建筑陶瓷遭遇的反倾销案是**多的,这与建筑陶瓷的出口形式密切相关。
(二)我国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自2001年起,我国陶瓷出口就频繁遭遇反倾销,**根本的原因是出口价格超低。
2001年菲律宾对进口建筑陶瓷征收保护性关税案件:
2001年菲律宾建筑陶瓷进口比2000年多180万平方米,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印尼(339万平方米,占38%),中国(289.8万平方米,占32%),西班牙(占9%),香港(占7%)。在东南亚市场中,菲律宾是受中国产品影响**大的地区。“低价的中国货直接冲击了低价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货,甚至对本地产品造成影响”。2001年年底菲律宾关税委员会判定进口建筑陶瓷对本国建筑陶瓷产业产生实质损害,建议实行进口配额,并对超过配额之外的部分课以2.3比索/kg的保护性关税(SafeguardDuties)。下表摘自调查报告。当地产品比从印尼、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进口产品都高。中国产品价格比意大利产品低286%,比西班牙产品低82%,比印尼产品低25%,比当地产品低38%。
2001年这起反倾销案件虽然不是只针对中国一家陶瓷出口,但是我们可以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在菲律宾所有的陶瓷进口国之中,中国陶瓷的价格是**便宜的,而在随后的几年内,印尼、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出口的陶瓷制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花色、品种、款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各国国内陶瓷制品的有序生产和竞争,使得出口价格趋于正常化。但是中国并没有在这起反倾销案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国内依然进行价格战,使得各个陶瓷企业在陶瓷出口上只能在价格上取得优势,不仅压低利润空间,还面临反倾销的危险,**后还导致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评价是价格低、质量差、劣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