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正在改变试论新陶瓷发展方向
互联网 09-03-11 阅读数:
你相信佛山梅文鼎大师的一个早期现代陶塑作品在拍卖会上以100万人民币成交吗?你相信公路上飞奔的大众汽车里装着的是佛山制造的陶瓷发动机吗? 告诉你,若干年后,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佛山陶瓷”正在改变,从外到内的改变。 我们知道,伴随着2007年初由佛山市政府发动的佛山陶瓷行业的治理、整顿风暴的深入,在三年期限内,佛山地区的大部分陶瓷工厂将从佛山禅城区、南海区外迁出去,在佛山中心地区将只会留下为数不多的二三十家优秀陶企,继续按新的节能、环保标准要求进行扶优、扶强,外迁出去的大部分陶企,不论规模、实力的大小,很多仍选择了广东省内、佛山周边的地区,比如肇庆、清远、云浮、恩平等地,虽然外迁到广东及省外其他地区的陶企老板仍是佛山人,虽然这些老板仍可以在佛山建设企业的“总部”,但可以肯定的是,“佛山陶瓷”的内涵已经不能再以建筑陶瓷为主了,产品外包箱上工厂产地标注为佛山地址的厂家将越来越少了,“佛山陶瓷”的产地概念将渐渐被“广东陶瓷”所取代。 但是,“佛山陶瓷”不会消失,佛山的陶瓷产业不会被放弃,只是“佛山陶瓷”的内涵在改变,“佛山陶瓷”里的建筑陶瓷的内容在减少。 从佛山市政府在2007年初发布的改变佛山各产业命运的《佛山市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这场缘于“节能降耗”、“环保升级”的治理、整顿风暴,既推动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提升,促成了佛山陶瓷行业的一次“洗牌”,实质上,对佛山中心地区的禅城地区和南海区来说,也是一次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我认为,从2007年佛山陶瓷行业的治理、整顿开始,新“佛山陶瓷”的时期就开始了。这是个佛山陶瓷发展的分水岭,“佛山陶瓷”以往留给人们的“大规模生产”、“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力密集生产”等印象将逐步改变。 关闭了大批中小陶企的石湾、南庄的天空在变蓝,吉利河涌的流水在逐渐清澈,一个个房地产花园小区也在南庄、西樵陆续开盘、售房。那么,空余出来的大批厂房仓库将如何开发使用呢?失去了往日辉煌的建筑陶瓷的产值,佛山市的gdp产值将以什么新的产业来补充呢? 在这里,抛砖引玉,我认为,“石湾公仔”陶塑(石湾陶艺)和特种陶瓷产业将是新“佛山陶瓷”的两个发展方向。“佛山陶瓷”将被注入“高科技”、“低能耗”、“ 低污染”、“ 高附加值” 等新的产业特征。 **,现在是重振“石湾公仔”陶塑(石湾陶艺)产业的时候了。作为“佛山陶瓷”的灵魂、发源地,石湾制陶历史悠久,有“石湾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石湾历来也被称为“南国陶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佛山石湾的几家公有陶瓷厂也都以生产“三煲”、陶塑佛像、园林瓦脊、日用陶瓷、工业陶瓷为主,包括当时的石湾日用陶瓷一厂、二厂、三厂、五厂、美术陶瓷厂、湾江艺术陶瓷厂、人民瓷厂等等。还有其他如金石等个体作坊。那也是相当的繁荣啊! 然而,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石湾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条彩釉砖自动生产线开始,“佛山陶瓷”慢慢地转型为以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佛山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伴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而得到爆炸式的发展壮大。“产值高、收益快”成了佛山市优先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重要理由,也造就了一批中国建陶行业的**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但是同时,却也冷落了佛山石湾的传统陶瓷产业,原来的国有日用陶瓷厂、艺术陶瓷厂纷纷转产建筑陶瓷制品,在后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又相继破产、倒闭,仅剩下改制后的新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还在坚持着她的传统产品(却也是原佛陶集团二十几家陶瓷厂里活得**久的一家陶瓷厂),二十多年前的那次“转产”,严重地削弱了原本繁荣的“石湾公仔”陶塑产业基础。 现在,借着中国政府开始重视“节能降耗”、发展“绿色和谐社会”的东风,抓住这次佛山陶瓷行业治理、整顿的契机,正是重振“石湾公仔”陶塑(石湾陶艺)产业的时候了。而且,从2000年开始修建起来的石湾“南风古灶”陶瓷旅游景区及陶瓷工艺品一条街也都已经发扬、光大了石湾陶瓷的旅游文化,创造了“石湾公仔”陶塑作品的文化氛围,并带动了石湾陶艺名家、名师的陶塑作品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