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厂家招商需谨慎 “不差钱”的经销商有猫腻
互联网 09-02-24 阅读数:
P品牌的一对都年过五十岁的老夫妻,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一个辞去了文化局局长的职位,一个辞去了妇联主任的职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P品牌在当地的市场里运作的风生水起,成为P品牌当之无愧的百万大商。
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现象。
究其原因,“不差钱”的经销商往往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对自己的主营项目花精力和时间很多,毕竟那是自己的主营收入来源,对新开辟的项目能赚钱**好,不赚钱也可暂时养着,等到它能赚钱的那天再说,反正现在也不靠它生活。很显然,有后路的“不差钱”的经销商不可能全力以赴、全身心的投入,自然结果就不会太好。面对今天的市场,全力以赴、全身心的投入都不可能打保票做好,更何况三心二意、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了。
而对于全身心投入的经销商而言,经销厂家的品牌是他或她**的收入来源,甚至整个身家性命都搭上了,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这种生存压力下,极大地激发了经销商的潜能,极大地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对厂家的业务人员来讲,招商时对经销商选择的标准,排在**位的是经销商能否全身心的投入;第二位的是经销商的经营思路;第三位的才是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其他的条件再往后排。如果厂家想招优质大商或想将来想培育优质大商的话,经销商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是必须放在**位的条件。如果厂家业务员希冀新招的商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又能全身心的投入,无疑是希冀天上掉馅饼的,几率是非常低,可遇而不可求的。当资金实力和全身心投入两者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后者应该是更明智的选择,慎招“不差钱”的经销商。
新闻推荐:
09川门卖场之争将进入“战国时代”
四川木门卖场催生市场营销理念变革
振奋人心的2009 木门企业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