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过冬”的积极对策

互联网 09-01-19  阅读数: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市场结构、竞争结构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各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也会重新“洗牌”,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中国企业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此时此刻,企业以怎样的理念、怎样的精神状态,做出怎样的决策和行动,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

    企业以“冬眠”的姿态“挺”过去或从战术角度去“应对”,都过于消极。

    积极的对策是,要以前瞻性思维、以进取的姿态,发现机遇、利用机遇、实现超越。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严峻经济形势,有的企业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冬”,有的企业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在生死线上挣扎;有的企业对形势判断有误,“抄底”不成酿成巨大损失……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判断形势,选择怎样的策略摆脱困境?

    本报记者**采访了在长沙出席2008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研究员。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陈清泰:从深层次看,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经济结构失衡和各种深层矛盾的总爆发。经过这场全球经济动荡,市场结构、竞争结构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各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也会重新“洗牌”。这里面充满挑战和机遇。

    几乎全世界的观察家都认为中国是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的一支中坚力量。这样的判断是有根据的,因为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凭中国巨大的内在需求、凭中国金融系统较好的经营状况、凭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凭连年20%以上速度递增的财政能力,以及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我们完全有可能把眼前的危机转化为机遇。

    ■对策之一

    重新审视经营战略,找出比较优势        记者:对于企业来说,应对金融危机要**从哪里着手?

    陈清泰:一些企业把产品销路不畅、效益下跌等归结于“市场疲软”,坐等“复苏”,这将犯历史性错误。面对经济回落的严峻形势,企业家必须能从短期的问题发现深层次矛盾。经济不景气,犹如“水落石出”,市场检验了每个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管理层应冷静地审视公司战略,必要时做出调整。

    具体说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公司组织制度、财务制度和层级结构,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安排是否合理?产品结构和技术方向是否妥当?在生产的众多产品中哪些是能赚钱的,哪些是不赚钱的?要不要调整?是兼顾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还是只有国外市场?市场风险如何评估?生产能力投资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软实力投资比例是否妥当?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

    再有,就是要重新审视资产负债结构。过度负债,蕴含巨大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那些顿时倒下的庞然大物,大多与失衡的财务结构有关。

    ■对策之二

    构建软硬实力相匹配的企业结构

    记者:在金融危机面前,许多人认为“企业的规模越大越抗摔打”,您如何理解?

 陈清泰:“规模”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规模”的结构必须要均衡。

    一些企业由于过度扩张,导致资本实力与企业规模失衡,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经营环境一旦变化、周转不灵,资金链就会断裂,即使资产质量还很好的企业也会被逼到破产的边缘。

    记者:除了重视规模的结构均衡性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陈清泰:与规模同等重要的,是与规模匹配的软实力,要防止软实力与生产规模失衡。随着金融危机向中国传导,**受到冲击的是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能力、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代工企业;下一步,是有庞大生产能力但没有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是输在生产能力上,而是缺乏软实力。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的生产规模已达到世界级水平,但普遍的问题是软实力跟不上,导致“大而不强”。摆脱困境根本的出路,是要以进取的心态,实现产品或技术上的突破,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软实力,形成软硬实力相匹配的企业结构。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