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成为建筑涂料第二大生产国
互联网 08-12-18 阅读数:
我国建筑涂料的产业原有基础较差,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各地大多使用的是大白和刷墙粉;20世纪60年代,曾风行过可赛银;70年代,又盛行过107和106胶。虽然这些涂料都是水性的,但质量低劣,涂料表面粗糙不成膜,没有光泽,不防潮,不防水,易起皮粉化,不耐污、不耐候。
近20年来,建筑涂料行业通过有计划地自行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走上了一条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发展的道路,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档次齐全、配套合理的建筑涂料工业体系。
1982年,当时的北京红狮涂料、天津灯塔涂料和广州制漆厂等企业先后引进了美国奥伯登、宣威等公司的乳胶漆和建筑涂料技术,后来又从日本关西引进了多彩涂料,到20世纪90年代后,外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建筑涂料市场,不仅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还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自1990年起,境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独资和合资的建筑涂料企业有20余家,且每家的生产规模都在2万吨~5万吨以上。
目前,中国建筑涂料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建筑涂料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中国建筑涂料总产量为179.56万吨。不少专家认为,这个数据有点虚高,由于种种原因,有部分建筑涂料企业在统计报表时,把企业生产的树脂、木器漆、腻子等一些品种也统计在内,其实产量并没有那么高。根据助剂消费量及2007年竣工建筑总面积约23.5亿平方米推算,2007年建筑涂料实际产量应为125万吨较为妥当,其中外墙涂料22万吨,内墙涂料103万吨。
现状
中国建筑涂料企业的品牌、种类繁多,品质也参差不齐。近年来,特别是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国内的房贷紧缩,各地房市的低迷,涂料企业的“三一定律”日趋明显,即1/3的企业利润将减少,1/3的企业无利可图,还有1/3的企业将会遭到淘汰。
(1)内墙涂料
品种我国内墙涂料的主要品种有苯丙乳胶漆、醋丙乳胶漆和乙烯-醋酸乙烯乳胶漆等合成树脂乳液涂料,有平光、丝光、哑光、有光等不同光泽。
质量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对涂料产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游离甲醛、重金属含量等安全卫生指标进行了检验,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19个省、直辖市334家企业生产的334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7%。
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所检项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个别产品游离甲醛不合格。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的涂料市场上,立邦和多乐士两个品牌的支持率占到了95.88%,而其他品牌累计起来不过4.1%.在销售领域,立邦的市场占有率是40%,多乐士是38%,其他品牌总共才占22%。
目前,水性建筑内墙涂料在内墙涂料的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型号及性能类似,同类企业众多,市场严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