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家具行业大盘点
互联网 08-12-06 阅读数: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许多人在喊着“过冬苦”,但也有人在展望“春天”。从08年家具行业**热门网络关键词(倒闭/扩张 逆市/救市 山寨/原创 订单经济/终端品牌 外贸壁垒/出口转内销)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内忧外患交错,整个行业的“冬天”里,冰与火、黑与红常常是同时存在。在2008年说“没有不景气的行业”可能过分了,但的确还是有景气的品牌;有些企业倒下了,而有些企业却通过创新获得新生。 外风:
风虽无影无踪,却足以将树吹倒。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做法更隐蔽”的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强(主要指提高关税,提高环保、技术等壁垒),家具出口的阻力进一步加大。再加上越南、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国家具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被削弱。家具外销订单急速萎缩,而短时间内还没来得及建立内销市场,许多企业入不敷出。订单少只是一个方面,更危险的是利润严重降低,一位业内人称:(现在做家具出口是)做的越多亏得越多。
“外患”之风吹倒了不少出口企业。
欧美娜是东莞赫赫有名的出口导向家具企业,据称工人多达5000人,也在2008年里一夜倒闭,引起整个业界的震动【相关报道:>>欧美娜家具“领跑” 外销品牌有如惊弓之鸟?】;据不完全统计,在东莞这个家具重镇,全年倒闭的家具企业愈百家。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理事长尹成枝认为:很多中小型家具企业本来就积累不多,而且以薄利多销为营销导向;现在原材料、劳动成本上涨,迫使其提高价格,不再有价格优势,客户不再订货,产品一积压便没办法生存。
内霜:
所谓雪上加霜,冬天里的“内忧”更伤人。
有人把2008年上半年国家的出口政策调整称为“雪上加霜”,因为这些调整基本上都是不利于出口的,如:部分家具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3%下调至9%,并将部分木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加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把家具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压缩。
根据深圳家具行业协会对50家深圳出口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家具企业的综合制造成本提高了30%,但是出口卖价只提高了8%这充分说明家具行业正在饱受原材料涨价的煎熬。而且,目前原材料涨价的形势从根本上未得到解决。因为原材料价格取决于国际石油、钢材、矿石等价格的涨跌。
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根据广东省劳动厅发布的数据,《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近8个月,平均劳动成本已经上涨了25%,而且在五年内还会翻一番。五年之内使劳动者收益有一倍的增长。
“内忧”之霜,到了下半年才有所缓解。
阳光:
冬天里的阳光,无疑是暖人的。
到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更多地影响到各行各业,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作为受到内忧外患沉重打击的出口业,中国家具出口终于也进入特别照顾名单中。在全国“救市”风潮下,国家税务总局终于发出通知,11月1日起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家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提高到11%或13%。到了12月1日,家具、灯具产品的出口退税进一步上调至13%。而且此次调整不再仅限于11月份的木家具,而是所有的家具品类出口退税上调至13%。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执行秘书长王猎在接受搜房网采访时表示:“(提高到家具出口退税率是)好事情,但还不够。应该把家具产业从‘两高一资’的黑名单中抽出来,鼓励中国家具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具单价仅及欧美同类产品单价的三分之一,发展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