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临集体猝死 华夏陶瓷城冷清异常(二)
互联网 08-09-01 阅读数:
事实上,有人认为政府敢以壮士断腕方式来主导一个产业的转移,和陶瓷业在佛山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滑有关,其产值约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7%,但其纳税总额只有18.09亿元,所占比重也只有3%左右。
“虽然表面上产值只有614.45亿元,但加上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陶瓷拉动的配套产业,其产值至少在千亿元以上,把污染责任完全算到企业头上有失公允。”一位熟知内情的政府人士如是表态。
蓝卫兵认为,同行对比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意大利博洛尼亚同样有300多家陶瓷企业,比佛山的产业集群更为密集,但其企业内部环境相当整洁,没有一丝灰尘。他们燃料使用的是液化气,引进设备过程中,从球磨机、喷雾棒,再到窑炉、压机,所有产生灰尘废气的环节全部加装环保设施,完全达到排放标准,环保设备投入占总投资成本的四分之一。“燃料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佛山陶瓷[FsTaoCi.Com]本地生产成本对比博洛尼亚依然具备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资源成本几乎为零,人员成本也非常低廉另一方面,所用的机械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环保升级实现过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业界担心佛山陶瓷会否就此步向空心化的问题,佛山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回应说:“禅城区留下25家优质陶瓷企业,占整个生产规模的60%,生产部分并非全部转移。”
佛山市经贸局科长区志贤也曾表示,在佛山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提升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但其实这中间存在一定的误解,“佛山对不符合环保等相关要求的陶瓷产业进行整治的同时,还扶持一系列高新技术及高端的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等等,希望通过调整,使这个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个更高层次发展指的是政府意图打造“总部经济”的构想。包括发展总部经济、品牌建设、给予部分符合产业政策的陶企用地支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等。尤其对于陶瓷企业总部给予资金、用地、人才、税收、行政手续“绿色通道”等全方位的支持。
对此,大部分企业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搬迁出去了,与之对应的化工、机械、包装、餐饮、物流、广告等配套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提总部经济,还提出要打造全球陶瓷之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佛山陶瓷外迁对配套产业的影响正日渐显现:佛山1600多家广告公司中,至少有一半是为佛山的陶瓷企业提供企业品牌宣传推广手册的设计制作、出口包装的平面设计与印刷等服务。随着今年佛山陶瓷企业大量外迁和关停,该领域的业务量大幅锐减。与此同时,与陶瓷生产环节匹配的陶瓷机械制造业也在萎缩——陶机月销售额普遍只有以前的一半,少的只有1/3。近六成企业计划将工厂转移。佛山陶机**恒力泰、科达机电纷纷表态,等江西高安市新兴的陶瓷基地进一步发展,不排除在当地设立分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简单把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天真地设计一个总部经济是死路一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佛山以这种方式搞总部经济不是一个明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