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浦尔灯具遭遇“幸福烦恼”
互联网 08-08-08 阅读数:
温州一家品牌为“利浦尔”的灯具企业,虽然今年两次提价已达25%,交货期延长了一个月,但仍感“烦恼”:因为产能受限,对于同比增长300%的订单,却只能“节食”,产值增幅控制在30%。
这“烦恼”闻起来似乎全是“幸福味”。温企普遍叫苦的今天,“利浦尔”凭什么还能那么潇洒地对订单挑三拣四?
30万假货“送上门”
几天前的晚上,“利浦尔”老板浙江奥司朗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乐致电记者说,该公司**近接收了一批价值30万元的冒牌货物,假冒者为深圳一家国有大型进出口贸易公司,年出口额据称近200亿元。
这么大的公司还要售假?肯定都是客户要求的。王仁乐说,深圳海关经常查获假冒该公司品牌出口的灯具产品,数额有大有小。据他的调查,这些经销商基本都是按照客户提供的样品定制的,那些客户基本都来自中东,销售的市场基本也在中东。该公司派出的打假队,查到的众多造假窝点,其发货目的地也在中东。
关键的是,“利浦尔”自己出口额的七成,也是在中东市场。为什么“利浦尔”在中东市场会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以致不少经销商不惜冒险造假?
商标官司和铜线提升地位
“质量好,品牌好。”伊拉克商人阿布巴克如是解释“利浦尔”在中东市场畅销的原因。他说,比如在战后的伊拉克地区,电压很不稳定,导致不少日光灯品牌的镇流器性能不稳定,经常烧掉,但是温州的“利浦尔”灯具老不坏。
阿布巴克认为,“利浦尔”的胜出,除了技术水平略胜一筹外,关键还是原材料货真价实,内部用的是铜线,而假冒品都用铝线代替。
“中东市场上,灯具产品领域,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在飞利浦之下。”王仁乐敢下这个结论,是因为2005年他打赢了与飞利浦的商标官司。这次跨国商标大战,无疑直接提升“利浦尔”品牌的国际地位。飞利浦都败下阵来了,能不服吗?去年在佛山的一次打假现场,阿布巴克坦承,与飞利浦相比,利浦尔性价比更高,这一点客户**清楚。
接订单要“节食”
“3月份提价15%,5月份提价10%。”王仁乐说,到7月份,今年的产品成本累计上涨了近30%,虽然已经提价了25%,但还不够,9月1日计划还要提价10%。他还说,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的订单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0%,但是公司实际接单量增幅严格控制在30%。这个做法,真让那些“无单可接被迫放暑假”的企业嫉妒。
王仁乐解释:“由于新厂房还没建好,目前的产能已是满负荷了,要保证产品品质,就不能超载。”另外,一些新客户,也必须进行筛选,交货期还要延迟一个月。另一位伊拉克商人SARWAR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提价,他似乎没多大意见,只说“价格还可以”,成为利浦尔的贸易伙伴,则不知是庆幸还是无奈,“因为客户就认这个牌子”。
王仁乐还透露了一个情况,众多的订单中,有些客户还希望他能够生产手机和电视机。他认为,在国际市场上,创立自主品牌,前景远比单纯提供OEM乐观许多。看来,有些企业的多元化,是被市场需求所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