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厨具:一个OEM基地的品牌梦
互联网 08-07-15 阅读数:
在这两者之间,普田电器总裁张中博似乎更乐意选择后者。张中博的希望是,制造一个**的厨具品牌。在埋头苦干了20多年后,嵊州诸多的厨具民企老板们如今纷纷抬头,向着一个新的方向投去关注的目光:品牌。
嵊州厨具——这个从一台土气的煤气灶繁衍而来的全球代工基地,在经历短缺内需市场、外贸出口的黄金岁月后,正在寻找新一轮的市场机会。
OEM基地初长成
嵊州厨具行业的发展史,是一个灰姑娘变身的传奇版本。
1985年,嵊州市三界镇蒋镇村青年农民杜仁尧外出寻找经商机会,背回了一台煤气灶。在“叮叮当当”的敲打中,**台嵊州产的简陋煤气灶诞生在小村庄的一个工棚里。
国内的短缺经济,加上计划外的灵活机制,使煤气灶这门简单的加工生意迅速在三界做大。到1996年,这个小镇的一条老街上,出现灶具企业林立的景象。
从三界的灶具企业,到嵊州厨具产业的成型,似乎不乏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与三界小镇相距甚远的嵊州西部重镇长乐,这里农民的小生意,由于当时的三角债,饱受两头挤压,一些人逐渐进入了终端产品领域——从一只小电机,升级到由电机、配件、外壳组装而成的吸油烟机。
2000年前后,三界、长乐两股不同的产业力量交融到了一起。随着嵊州在县城打造经济开发区,两个镇上的乡村小企业迁往园区,灶具企业与吸油烟机企业在园区内同荣共生。
从家庭小作坊跃升为大工厂的进程,也是嵊州乡村小老板们进行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的过程。对于嵊州厨具产业的这段蜕变经历,中国五金协会秘书长石僧兰说:“十年前一个生产假冒伪劣厨具的地方,现在怎么一下子搞大了,有点让我不敢相信。”
在前往嵊州的考察队伍中,厨具商人们也许更欢迎张中博这样的人。时任中国**家电企业——华帝集团营销总监的张中博,当时手拿订单,来嵊州寻找厨具工厂。为张总监进行贴牌生产,对生产商来说,意味着稳定的利润。
到了2006年前后,几乎国内所有的厨具品牌企业均将部分加工业务转移到了嵊州。“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国际**品牌的厨具,也出自嵊州人之手。
“厨具之都”或“代工之都”
2006年,中国五金协会将一块“中国厨具之都”的牌子授予了嵊州。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嵊州厨具已形成一个年销售额50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左右的支柱行业。在厨具产业链上,吸附着约300家制造及配套企业,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30%以上,可谓是国内规模**大、企业**密集的产业基地。
而当年举办这场喜事的同时,嵊州厨具行业的人士却尖锐地追问:“厨具之都”是否是“代工之都”?这声追问,也许可以让绍兴境内类似的面料、袜子、雨伞生产商们都竖起耳朵,同样也值得身处一地的嵊州领带——这个全球**大的生产基地倾听。为他人做嫁衣,这是绍兴大量的从乡村工业起家的块状经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嵊州厨具企业之所以能率先感受到品牌之痛,不乏行业本身的特殊原因。从80年代至今,国内市场始终是厨具产品的**大蛋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但遗憾的是,在中国这个舞台上,演绎“明星”角色的厨具企业,并非是**具生产实力的嵊州。“华帝”、“方太”等品牌主导着中国厨具市场的沉浮,嵊州厨具企业中**能与之一争高下的企业是普田电器。
“普田”的前身是杜仁尧上世纪80年代在三界村庄里创办的那间小作坊。在外界看来,杜仁尧领导的“普田”成功经营之道,主要得益于濮存昕用招牌式的笑容在央视广告时段中向人们倡导“后厨房时代”。但“普田”似乎更乐意向人展现的是,自己对于这个行业的历史性贡献:1996年生产全国**台嵌入式灶具,1998年推出国内**台欧式油烟机,2005年建立国内**一个厨具行业的**实验室。
事实证明,“普田”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它的创新之道,而不仅仅是濮存昕的笑容。“普田”的竞争力,是在科技革新、代工“西门子”、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等一系列事件中奠定的。
“制而优则名”,“普田路径”可以说是嵊州厨具企业族群的发展典范与**。也正因此,它也面临着同样的群体性困惑:如何补上自己的那块短板?
张中博:珠三角游向嵊州的一条鲶鱼?
2007年,张中博的一次离职,竟然引发了一场行业性的地震。
当年,这个厨具业界享有盛誉的职业经理人,由华帝集团总裁助理摇身成为“普田”总裁。曾亲手制造过轰动性营销事件的张,2007年和杜仁尧联手,再次制造“新闻”:“普田”高层大换血,管理层的平均年龄降到30岁左右,这被评为2007年度的中国家电行业**事件之一。
这场事件结果变出了一个数据——在今年中国各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普田”的销售业绩与去年同比增长35%。在中国家电业业内人士看来,张中博和其团队北上“普田”,可谓是一次“南北杂交”。
曾长期游走于珠三角与国内各大家电超市的张,身上浸淫的是珠三角的营销文化,而早年在浙江的职业生涯,又让他对浙江企业的文化了然于胸。张认为,相对而言,浙江更多表现为低调的制造业文化,一些企业其实只是一个大型车间,有的甚至不设销售部。
在厨具行业,广东企业的策略更多是销售、网络、品牌先行,张中博当然深谙此道。而在嵊州,因为贸易的风险性,民企老板们更多地选择利润少而稳定的纯加工道路。现在的问题是,外贸越来越成为一块“鸡肋”。科研、产能等数项行业指标居全国**的嵊州厨具行业,通过品牌渗透,追逐高附加值,看起来才是**好的出路。
这一特征在“普田”身上呈现。在中国国内,目前具备完全独立研发、制造全系列烟灶产品的企业寥寥无几,而“普田”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但与“华帝”等品牌相比,“普田”的网络覆盖率、品牌拉动力,并不足以比肩。
今天的嵊州厨具行业追逐品牌的梦想,一个**直观的比喻是:一个乡下小男孩,在经过了20多年的勤奋修炼后,开始向那些舞台上的“明星”们发出了挑战。消费者选择安装低调务实的“普田”,还是华美的“明星”灶具?这将是这场赛事的首轮结果。
即使如“普田”,离一个成熟的消费品牌还为时尚远。张中博正在做的事是,打造一个适合“普田”的经营模式,稳定“普田”在浙江厨具品牌“四大豪门”(另为“方太”、“老板”、“帅康”)中的地位,利用自己的人脉等资源,在提升销售、优化营销网络等方面加紧“补课”,并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如开设专卖店,推行与家电连锁店合作的形式,进行区域代理等,从而逐渐把“普田”发展成一个高端品牌。
品牌的翅膀何时能插在嵊州厨具身上,带动一个庞大的身躯起飞,这有待观察。现在,嵊州大量的张中博们,正忙碌地奔走于工厂与家电超市之间,但一直在想的问题是:怎样向世人讲个精彩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