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式产业到智式产业 建陶业的首要问题
互联网 08-07-03 阅读数:
在**近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本人作为佛山代表团仅有的两名建陶企业界代表之一,亲身感受到广大代表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对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环境问题的深切忧虑。由此,也引发出对于佛山建陶产业何去何从的**新思考。
环保问题引爆佛山陶业危机
从目前来看,广东的环境,以珠三角**为恶劣,而珠三角的环境,又是佛山首当其冲。而在公众印象中,佛山的空气差主要是建陶企业造成的,所以建陶产业不仅被视为污染佛山环境的罪魁祸首,甚至被视为整个珠三角乃至香港的**大污染源。因此在本次会议上,从广东省到佛山市的主要领导,直至普通代表,谈到珠三角环境污染问题都多次以佛山建陶产业为例,甚至谈到企业诚信问题都以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陶企“走佬”事件为例,佛山建陶产业的公众形象之差、负面影响之大可见一斑,确实令人震惊而且汗颜。在多方面的巨大压力面前,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多次感叹“在环保问题上,佛山的腰杆子硬不起来”,在被代表们冠以“环保书记”的称谓时,也透显出几分无奈。
正因如此,佛山市政府大力整治环境也就势在必行,使得佛山建陶产业总体上面临的政策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去年以来,佛山市政府特别针对建陶产业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对建陶产业加强整治,决心之坚定,措施之得力,可谓前所未有。对于政府的强硬态度,佛山产区的建陶企业大都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除了一批一线企业在2007年明显加快了向佛山以外地区扩张迁移生产基地的步伐之外,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犹豫观望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
实际上,对佛山建陶产业的压力,绝不仅仅来自佛山市政府,近几年来,中国的低价瓷砖对国际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瓷砖协会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就公开质疑中国瓷砖的低价竞争优势是牺牲环保、劳保及知识产权保护换来的,作为中国建陶产业的**,佛山产区也因此招致了**多的非议。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佛山建陶产业可谓已到了危及存亡之秋。
客观看待佛山建陶产业
那么,佛山建陶产业又是如何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被地方政府打入另册呢?择要而言,核心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污染问题。一方面确实有不少建陶企业缺乏自觉的环保意识与主动的环保投入,诸如废气、粉尘及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包括上游企业在原料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撒漏扬尘。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佛山的建陶产区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陶生产线过于密集而且过于靠近人口稠密的市区,譬如在隶属市区的石湾与南庄、位于风景区的西樵等区域都集结了大量的建陶生产线,进一步放大了污染效应。建陶企业给佛山市区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这也是招致民怨**大的一个问题。
二是安全问题。生产安全事故对当事的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现代化的建陶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成熟,安全隐患少,因此安全问题在建陶企业本来并不突出。只是近两年来佛山建陶企业纷纷使用煤制气为主要燃料,由于缺乏经验和严密规范的安全管理,发生了几起煤气站事故,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进一步促使政府痛下决心、严加整治。
三是税收问题。据报道,去年佛山全市工业总值9000多亿,建陶产业约600亿,尽管还不到10%,但也算是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去年佛山全市税收中,建陶产业仅占到约2%。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无足轻重,这也使地方政府对建陶产业冷眼相看。
四是形象问题。近年来建陶产业忽视了自身的公众形象宣传、加之产业组织乏力、行业恶性竞争泛滥,譬如近两年中国名牌评选将建陶拒之门外、漠视知识产权等问题都不利于树立行业的正面形象。因此建陶产业给社会公众的印象不断下滑,关键时刻往往缺乏社会舆论的支持。
但作为传承了几千年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载体,建陶产业本身是有生命力的,事实上,包括批评者在内的千家万户也都在使用建陶产品。尤其对于佛山建陶产业的认识,不可忽视以下两点:
一是对建陶产业的特性应当有客观认识。现代的建陶产业早已摒弃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其自动化程度之高、生产技术水平之先进,并不逊色于其它制造业。同时,建陶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能够创造很高的产品附加值,具有创意产业的显著特征。纵观世界,兼具这些特征的产业并不多见。尤其应当强调的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建陶产业的污染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加大环保投入。因此,建陶产业在发达国家譬如意大利、西班牙也能得到高度重视与良好发展,而且并未造成环保问题。
二是不可低估建陶产业对佛山的意义。佛山建陶产业的发展历史已逾千年,尤其是经过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为成熟完善的产业集群,不仅是全国建陶产业的**产区,而且是享誉全球的建陶制造中心,在抛光砖技术领域更是**世界。“佛山建陶”本身就已成为一个如同“波尔多红酒”的响亮品牌、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地域标志。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产业发展成就,在佛山的诸多产业中,能够在国际范围拥有如此地位与影响力的也是屈指可数。
由上可见,结症并不出在建陶本身,上述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主动调整是大势所趋
山雨欲来风满楼。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佛山建陶企业,应当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并不仅仅包括建陶生产企业,还应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危机感并不仅仅是佛山市的建陶企业,还应包括佛山市周边的建陶企业。
今年元月七日,林元和书记、陈云贤市长联袂参加了佛山建陶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并分别表达了市委、市政府对佛山建陶产业进行调整升级的决心,作为参加会议的建陶企业代表之一,我和同行们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表示必须顺应大势,积极响应和调整。因为,人与自然、企业与环境必须和谐相容,才能真正长久,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应当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佛山建陶企业界的共识。
对佛山建陶企业而言,当前的应对措施主要遵循三个原则:**是要团结一心,直面危机;其次是要顺应大势,主动调整;**后是要有战略远见,开展危机公关,不能再有侥幸心理。而其中的核心原则就是要顺应大势,主动调整。
当前的大势不仅仅是佛山市要着重解决环保问题,广东省高度重视解决环保问题,而且是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一项基本国策,并视之为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大势在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改变。
顺应大势必须有所行动,也就是要主动调整。因为在当前的大势下,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就会面临停产甚至被关闭的危险,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当然,强调企业要主动调整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引导作用会弱化,从佛山市政府提出的口号“做强陶都”可以看出,政府并非要完全放弃建陶产业,而是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建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在本届省人大会议上,林元和书记在听取关于佛山建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发言之后,欣然题词:做文明的企业、做**好的陶瓷。这不仅是对个别企业,更是对整个佛山建陶产业未来发展的期许,为佛山建陶企业指明了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