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朗乡林业局发展循环经济侧记
中国绿色时报 08-06-27 阅读数:
有着资源型经济特点、一直谋求转型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在以书记马新民、局长孙浩然为班长的新一届班子带领下正在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向着一个以循环经济为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去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名单。 朗乡林业局作为农林行业的试点,名列其间。
巧合的是,在两个月之前朗乡林业局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朗乡林业局局长孙浩然作了题为《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健康、和谐、发展的活力朗乡》的工作报告,吹响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号角。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今年4月末,朗乡林业局循环经济试点方案出台。它为该局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描绘了发展蓝图。
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谈起朗乡林业局未来的发展蓝图,局长孙浩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始终坚持生态建设这个大原则。森林资源是全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只有严管和加大力度科学培育森林资源,才能实现全局经济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方向转变。
为了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朗乡林业局按照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不以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和效益的增长,决不以牺牲资源来换取城镇面貌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决不以牺牲资源来换取职工群众的一时需要”的要求,不断强化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惩处毁林盗伐等涉林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数字林业”技术,加大了对检查站出口的监控密度,将监控内容的保存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延长到一个冬运期,做到监控周期和生产周期同步,有效地遏制了偷拉私运现象的发生。
在加大培育森林资源方面,朗乡林业局因地制宜,加大更新造林力度,加快推进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加速培育速生丰产林基地,努力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他们还加快调整树种更新方式,进一步优化林种结构,增加人工促进更新和人工林、天然林混交更新比重,明确规定红松和混交林比重每年要达到25%以上。
按照这一思路和建设速度,朗乡林业局循环经济试点目标将会如期实现。到2010年,该局的森林覆盖率将由“十五”期末的92.5%上升至93.5%,森林面积达到24.7273公顷,平均每年增加494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2180万立方米,年平均增加53.06万立方米,增长7.9%。”
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五措并举
孙浩然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管护和培育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他们从五个方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以黑龙江龙乡板业集团为主体,打“龙乡”牌,建设生态型的林产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在发展生态型林产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上,朗乡林业局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龙乡”品牌为依托,走品牌经营之路,积极构筑“工业兴局”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工业”。该局以人造板业为建设主体,逐步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终形成“以板促林、以林促板、林板一体化”的生态型林产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具体来讲,朗乡林业局**是依靠现有林木资源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据了解,该局现有年产15.4万立方米的木材资源,通过实施原料市场配置策略,还可吸引周边外埠15万立方米的木材资源,实现林产工业厂家年加工木材30万立方米。另外,该局每年可累计产生“三剩”资源总量17.9万立方米。该局将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组织好刨花板和中密度板的生产,**大限度地释放“龙乡”牌刨花板荣获“中国名牌”的品牌效应,对“龙乡”品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本运营,走资源、品牌、结构优化组合集团化发展之路。
其次,该局将进一步壮大工业基础,实现规模效益。在原有年产8万立方米刨花板、8万立方米中密度板、300万平方米复合强化地板和5万立方米多层板综合加工生产线的基础上,他们还将积极加快终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马建设10万件家具生产线,以实现规模效益。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该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他们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国林业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单位的契机,积极争取各项配套政策资金,并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储备了一批生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
——以黑龙江翠花集团为主体,打“翠花”牌,建设生态型的林特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体系。
朗乡林业局“翠花”品牌早以声名远播,如何用好这张牌,孙浩然局长告诉记者,他们将以翠花集团为**,打造生态型林特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并积极研究开发翠花新产品和跨行业产品,全力建设好生态型林特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园区。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翠花”品牌商标的推广和维护,借助各种展会和媒体不失时机地宣传“翠花”品牌,不断发挥“翠花”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效应,在巩固好翠花酸菜、翠花果酒、翠花豆油、翠花干菜、翠花美食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还将开发翠花大米、翠花小米、翠花酱油、翠花矿泉水、翠花毛葱、翠花辣白菜、翠花烟草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跨行业经营。在经营形式上,实施参股经营,今年将通过招商引资和出台优惠政策来扶持翠花美食,扩建翠花美食生产车间,按照GMP的标准实现生产工艺全流程自动化。
有了林特产品的加工能力,如何保证其原材料的充足稳定供应?朗乡林业局一方面搭建研发平台,另一方面采取研发——产业——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以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他们还将结合新林场(所)经济园建设,积极开发林下产品经济,改变种植和养殖结构,推进特色养殖和绿色蔬菜种植规模,推广有机蔬菜、有机食品开发。
据介绍,今年该局食用菌产量比去年正好翻一番,初步形成了规模效益,实现了5000万袋的目标。其中:香菇1200万袋,木耳3800万袋。另外,该局毛葱栽培面积达到了1000亩、五味子3000亩,营造红松嫁接苗1093亩。
——以营林公司为主体,打“林丰”牌,建设生态型的原料培育循环经济体系。
如何实现不向森林伸手,又确保全局经济的稳定发展?朗乡林业局通过逐渐摸索,找到了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建设道路。
为了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朗乡林业局充分依靠科技来选育优良树种。他们以该局营林公司智能阳光温室和林业试验中心为技术骨干,大力开展以航天育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实践活动,加快优良树种的选育,努力提高种苗生长率。他们还进一步探索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的应用范围,力争在商品苗木的转化速度上有新突破。
在选育优良树种的基础上,朗乡林业局加速推进原料林基地建设。他们把原料林生产与商品林生产结合起来,采取多渠道融资的办法,探索林板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积极扩大了1.5万公顷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每年培育1000公顷的速度,按15年一个采伐周期,可生产32.3万立方米木材(包括一次改造两次间伐),能够提供30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原料和2.3万立方米食用菌培植所需的锯沫,保证了该局林业工业加工和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料。
为了避免走“有人造无人管”植树造林效率低下的老路,确保管护的成效,朗乡林业局加快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今年,该局在南沟所、乡南所、三道沟所和长远林场规划了1万公顷森林纳入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区划任务已经完成,正处于调查设计阶段。同时,该局还进一步了完善营林产业的经营体系。他们坚持“民造民有”及林产品由林业局保护价收购的建设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外部资本、职工资本参与原料林的基地建设,林权制度改革采取适当的吸纳社会资金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完善了国有森林资源承包经营的资产评估体系和管理办法,打造了一个生态型的原料培育循环经济体系。
——以巴兰河新邨为主体,打“节能”牌,建设生态型的新型林场所自给自足循环经济体系。
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全局的节能减排,朗乡林业局决定结合林场(所)合并,科学地规划林场(所)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他们制定了新型林场(所)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生活环境花园化,循环经济环保化,致富产业多样化,朝阳产业立体化,活力林场和谐化”的新型林场所建设标准:职工每户年收入标准(要在3万元以上)、生活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20平方米,室内要有供热、供水、供电、洗浴、卫生间、节能炉、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等设施,室外要有种植区、养殖区、观赏区等经济园)、文体活动标准(要有娱乐文化场所、健身场所、花园休闲场所)、社区服务标准(要有卫生所、图书室等),并将这些标准全部纳入规划之中,同时建立职工自营经济档案管理系统,利用2~3年的时间逐步完成新型林场(所)建设。
按照规划,他们打算通过对林场居民的集中安置,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林场居民的集中安置,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威胁,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通过妥善安置林场居民,使职工无后顾之忧,以积极投身于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使森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从而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果;改善林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林区城镇建设,加快林区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减少富余劳动力,以此促进林下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合新林区建设,朗乡林业局还推广安装了该局自主研发的生物质半气化节能锅炉,实现每户1万袋食用菌废弃棒代替一年采暖做饭用烧柴这一节改目标。全局有6742户,每户按15立方米烧材计算,每年就可节省10万立方米的木材,这一实用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又能遏制乱砍滥伐,使森林资源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避免了食用菌废弃物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该局还将积极研究林区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努力探索场所营造薪炭林的方式方法,为开发秸秆气提供原料保证。
——以“朗依”公路沿线景观为主体,打“绿色”牌,建设生态休闲度假的旅游观光体系。
去年9月,朗乡至依兰公路通车了。这条公路的开通,为朗乡打开了另外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途。
孙浩然告诉记者,今后,朗乡林业局将以这条公路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型旅游,促进实现由单一的独木支撑经济格局向多业并举的经济格局方向转变。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该局将倾力打造“夏都·朗乡”这一休闲度假健康游品牌。他们将加大林中园风景区、石猴山滑雪场、玉兔仙潭风景区、万松岩风景区、巴兰河源头漂、抗联遗址红色旅游、新型林场(所)的生态避暑度假村建设,全力打造“夏都·朗乡”休闲度假健康游品牌。
同时,该局还将打造特色旅游精品项目。围绕30万米河东工业区、数字林业、营林产业科技示范、翠花集团打造林产工业旅游项目;围绕小白、英山、东折棱河等三处**标准化苗圃、种子林,观赏森林生态环境与群落结构,打造生态旅游项目;围绕新林场所建设,打造公寓式住房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围绕新林场(所)建设,打造公寓式住房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依托“朗依”公路,在不占林地和不采伐林木的基础上,全力打造1万户可创20个亿产值的旅游公寓别墅群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开工,通过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产业的新格局。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形式,将景区内的服务区、厕所、购物点、休息座椅等旅游服务设施经营权交给集体、个人等经济实体,形成多方投资、利益共享的格局。
同时,该局将重点开发以“翠花”产品为代表的翠花美食、翠花山野菜、翠花干品等系列礼品;以营林公司“林丰”产品为代表的根雕制品、木制品、风光音像制品、盆栽野生花卉等旅游纪念品,打造朗乡四季旅游产品。同时注重开发春、秋两季旅游产品,推出春季采摘山野菜、赏兴安杜鹃,秋季采集山野果、赏五花山色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