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饰行业还在走“迷宫”

互联网 08-06-12  阅读数:

    在中山政府大楼对面,一座高达303米的“世纪灯王”正欲破土动工,预计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预算总投资超10亿元。从1999年**届灯博会结束后,古镇政府就开始构思这个标志性建筑,一直在反复论证,直到今年才有望兴建。

  这个建筑从侧面暗合了照明灯饰行业的发展轨迹。该行业本来不太被人关注,是一个边缘行业。但随着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份额逐渐增大,行业地位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专家表示,时至今日,中国照明灯饰业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头,在经历了“坐商、高利润”时代的原始森林后,已步入“行商、智商、微利”时代的沼泽地,行业竞争相对饱和,洗牌将加剧,产业面临升级的分水岭。

照明行业的江湖地位

  中国照明灯饰业发展至今有二十多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指出,到目前,中国照明灯饰行业的影响力已经很强。数据显示:1999年,国内照明行业销售总额为450亿元,到2007年,中国照明行业产值已达约1800亿元,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势头,企业猛增到了10000多家,从业人数100多万。从世界看来,占据了全球18%的市场份额,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出口国。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说明,以前获得“中国名牌”、“中国**”等称号的,基本都是家电、服装等行业的品牌,照明灯饰行业的品牌从来没有涉及过。而在近几年,照明灯饰行业里已经有品牌荣登“中国名牌”和“中国**”。

  窦林平认为,照明灯饰行业地位的提高,得益于业内企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因为照明灯饰行业的很多企业在经济实力和经营意识上,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开始打造品牌企业,进行终端推广。

  在产品生产层面,目前的灯饰照明成品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影响,企业大力开发节能产品,T8转T5得到广泛应用,LED在路灯、户外灯、灯杯等方面都有新品问世;家居照明领域,逐渐走上完善产品线、追随时尚潮流的道路,整体家居风靡;传统花灯、水晶灯领域,开始朝向简约化方向设计开发新产品,且趋于高端化。同时,一些市场开拓比较好的企业,如雷士、本邦、希雅特(小白龙)等,开始了全国性生产布局扩张。

  在营销管理层面,企业更加重视渠道策略。如2007年,千丽灯饰实施产销分离,成立专门的营销机构来打造终端网点;本邦照明开始了小区域代理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底层的渠道开发;在贵州,欧普照明的专卖店开到了农村的乡镇。

  而在市场终端上,企业正在从业内品牌向塑造大众品牌过渡。从浙江阳光在央视投放广告,到欧普与央视《同一首歌》的合作后,又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粉墨登场,再到去年佛山照明对全国33个城市发布车身广告;晨辉照明大手笔赞助中央二台的《交换空间》栏目;钜豪照明聘请国内一线女星范冰冰为形象代言人。这些营销现象都表明:各大品牌在公众媒体上的投入大大增加,全力以赴打造大众品牌。

江湖斗法乱成一团

  尽管行业地位在不断提高,行业在规范化和市场化上不断被推进,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

  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2006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照明行业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几家,产值过5亿元的不过十几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值都在500万至5000万元之间。前十名的品牌利润总额9.29亿元,仅占照明电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的20.35%。

  对比而言,家电、通信和汽车等总产值很高的行业,其前10位企业均超过80%。上述数据表明:行业集中度还很低,真正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并不多,品牌高度分散,手工作坊和手工生产现象普遍。

  窦林平认为,导致这一结果**主要的原因,也就是中国照明行业的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二是投资不大,准入门槛不高;三是款式变化太快,企业越大,应付这种趋势的困难越大,因而对企业形成规模产生了一定制约。   华艺灯饰营销总监郭大维也指出,“照明灯饰行业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模仿和抄袭严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

  对此,广州市里程碑顾问有限公司企划总监黄朝元具体分析了行业**突出的三大问题。**成本是中国照明灯饰企业的痛中之痛。受短期利益驱使,企业缺乏更深层次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念,加之整个行业的规范性程度低和浮躁心态严重,极易产生巨大的采购利益黑洞。其高昂的灰色成本甚至是**致命的黑色成本,直接导致有规模无经济。

  另外,技术一直是中国照明灯饰业的一块心病。它一开始就是技术模仿型的产业,尽管在此过程中不乏创新,但距离真正的自主开发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境外品牌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只能在中低端市场领域徘徊。

  而在品牌方面,目前的竞争更多表现为:本土高端品牌匮乏,追随型品牌紧跟厮杀,江湖斗法,恩怨多于交流,关注对手多于关注消费者。品牌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较浓,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误区。有的企业家甚至武断地认为,品牌就是烧钱,就是找准方向拿钱猛砸媒体。

  有人对该行业现状感叹道:“品牌乱、战略乱、价格乱、政策乱、制度乱、团队乱、计划乱……这真是一个乱局!”

    市场争霸勇者胜

  行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导致了照明行业目前出现过度竞争、相对饱和状态。

  对此,中山大学岭南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里程碑顾问董事长邱建卫进一步指出,中国照明灯饰业目前正步入初步的成熟期,进入品牌为主、名家争霸阶段,境外国际**照明集团抢滩登陆,使竞争格局更加复杂。他预言:照明行业面临着洗牌,不超过三年,63%的灯饰企业将会走向生与死的关口。

  实际上,照明灯饰行业面临着潜力巨大的市场和较好的机遇。国内对照明产品的需求逐年大幅度增长,对比而言,美国现在每年照明用电6000亿度,约占用电总量的20%。我国每年照明用电只有2000亿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12%。这意味着照明工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国内中产阶级成为消费主体,届时中国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更为现实的机遇是,今年的奥运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有西部大开发的形势,此次地震灾难过后的重建,必将对照明灯饰产生巨大需求。而宏观环境上,绿色照明工程和节能需求以及LED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光源产品必须朝健康、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尤其是白光LED将有长足发展。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前后,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替代,每年可节电350亿美元。仅在美国,半导体照明就可能形成一个500亿美元的大产业。不过,受人民币升值、美国次级债危机、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当然,挑战也有不少。从国内区域分布来看,中国的照明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中珠三角发展较早,走在了市场发展的前面。但是长三角的照明企业更重视内部管理和外销,现在电工行业中已超越珠三角,在照明行业,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国外优势企业来看,在国内的全面布局也给国内照明器材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行业将进一步重组、整合,逐渐走向集中化。

  邱建卫指出,今后,无论是从品牌、资本、产品、技术、质量、市场,尤其是营销渠道将进入全面的比拼。 为此,他建议,中国照明行业急需转型升级。在观念上,应抛弃杂货店观念,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加强融资能力;在技术上,要增强科技意识;在营销上,要转换老思路,比如要更重视渠道建设,目前指望轰轰烈烈的招商,很难一击即中,以后很少会有草根传奇,大多将是豪门盛宴。

  实际上,国内的一些照明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以雷士照明为例,雷士每年都会拿出总支出的20%作为研发费用,其水平不仅高于行业的整体水平的5%,而且也远远高于国际整体水平的7%。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