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河畔小城美——德江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记实
互联网 08-06-11 阅读数:
每次去德江,都能看到新的变化。
一年前,德江暂停审批县城规划区内个人建房,对无手续的违规建筑予以拆除;半年前,县城满街跑的机动三轮车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出租车和客运巴士;这次,变化**大的是城区以前坑坑洼洼的道路换了“新装”,道路两旁白蓝色相间的隔离带让人眼前一亮。
但有一种感受每次去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小城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
小县城汇聚旺人气
德江城区面积近8平方公里,有人口8万多,一条名为玉溪的小河穿城而过。在铜仁地区,除了铜仁市区外,德江县城人口**多。
对于一个地处黔东北,距贵阳322公里、铜仁265公里的边远小县城,何以聚集如此旺的人气?带着疑问,记者试图在这个小城里寻找答案。
白天的德江县城一派繁忙,秩序井然。主干道上,看不到车辆乱停乱放;背街小巷里,没有乱丢乱扔的果皮纸屑;每条路上的景观树特色各异;夜色下,小城华灯闪耀,别有一番情致。漫步在宽阔而人流密集的步行街,小桥横卧、流水潺潺、垂柳依依。老人,在水车前追忆往昔的岁月;青年,在石凳上憧憬美好的未来;孩童,在喷泉周围欢快地雀跃……
在步行街上开店的川籍客商李长久到德江已有多年,他的感受是,在德江生活温馨又自在,经商环境好,人居环境也好。他已在德江买了商品房,打算常住下去。据介绍,邻近县份到德江买房居住的人不在少数。
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正是看准了人气旺这一**大的商机,抢滩德江房地产市场。他的判断得到充分的印证,公司投资5000万开发17层高的商住楼“玉林新苑”,仅用一个上午便预订告罄。
德江县建设局长王文军畅谈了德江城建的发展史。早在1992年,该县就掀起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轮城市建设热潮,扩大了玉溪街、中华街等县城道路,建成32米宽的迎宾路,拉出了城市基本框架。在1998年第二轮建设中,该县实施了香树园片区的开发,将一片1平方公里多的沟洼地纳入城市的版图。两轮开发勾勒出德江县城的基本轮廓。在这个进程中,县城的面积在扩大,人口逐年上升。由1992年之前的2平方公里约2万人,到2000年的4.2平方公里4万多人。再到当前,德江县城的人口和面积均成倍增长。
吹响新一轮城建号角
4月25日,德江县国土局大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县里的建设、国土、房管、城管等部门全体干部职工,乡镇国土所、村建所所长及分管乡镇长共243人集中学习考试《城乡规划法》。据了解,考试还将在全县8200多名干部职工和城区部分居民中进行。组织此次活动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先美说,搞建设先要富自己的“脑袋”。
何先美所指的“建设”是德江县正在开展的以开发玉南新区为重点的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
据介绍,在前两轮的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资源控制过松,私房在县城中楼接楼、房挨房,三两个人一栋楼,人均面积达50平方米以上。不少干部群众批评这种现状“浪费土地资源,破坏人居环境。”然而,建房容易拆房难,在各地城镇建设中,拆迁是个老大难,德江也不例外。
在破解这个难题上,德江县委、县政府费尽了心思。拆,不仅矛盾冲突多,还伤害百姓利益;不拆,制约城市化进程,不利于长久发展。思索中,一套“迂回战术”应运而生——集中力量搞新区建设,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以此反过来促进、推动旧城改造。
为此,德江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旧城改造。去年,该县投入2000万元进行市政建设,城市绿化率、亮化率分别达到了31%、98%。今年,还将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大犀山公园等。
另一方面,德江县强力推进新区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向北两极发展,东为玉南新区,北是工业区。3公里长46米宽的玉南大道正在由贵阳建筑设计院进行建筑施工设计,已投入10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贵州大学,分别编制了玉南新区控制性规划和行政中心修建性规划和城北工业区控制性规划。
以工促城以城带乡
发展中,德江县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城市总量小,城市化率低,带动和辐射作用不足。县长夏虹认为,城市发展不能没有产业的支撑,工业这道“坎”必须得过,靠工业化、城市化,来提升经济总量。
结合实际,德江提出“两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工业化发展,兴工富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酿酒、矿产加工、天麻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另一方面做大城市这块“蛋糕”,到2011年,全县城区人口增加到12万,到2015年增加到15万人以上。
朝着这个目标,德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去年,该县融资、引资3亿元开发房地产和建设工业区,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今年,德江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预计投产,白酒工业正准备扩容。
通过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吸纳农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局副局长苏彤介绍,2004年以来,德江每年吸纳6000多人从事第三产业,2006、2007两年,每年约有8000人进城。为充分发挥城镇带动作用,该县建设和完善了蒲家池集市贸易市场、香树园农贸市场及水果批发市场等6个不同的专业市场,为转业城镇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