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所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 08-06-04 阅读数:
自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骤然下降,持续一个多月时间里窄幅震荡。5月19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改徘徊,突然大举上涨,此后一路突破6.94。至6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372。关注近期人民币与主要交易货币的走势后可发现,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是减慢,而是加快了——不过是对其他货币升值,而不是美元。比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震荡伴随着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走强。或许可以说,当前央行是贸易加权一篮子货币汇率为基础管理人民币汇率,而不再仅对美元升值。
人民币快速升值将改变我国经济增长、出口及通胀等预期,钢铁企业需慎重对待。2007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于美元贬值和美国的经济衰退。因此,这一阶段的人民升值虽并不能反映我国经济水平的真实提升,但体现出我国经济的相对坚挺。
关于人民币升值对钢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原料进口和钢材出口方面。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出口,刺激进口。原因在于,目前国际市场铁矿石贸易结算货币为美元,人民币的升值可使进口成本降低;而对于钢材出口来说,交易是用人民币结算,则出口成本相对增高、竞争力减弱。海关**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4月累计出口1617万吨,同比下降23.9%,出口金额却同比上升3.75%。我国钢材出口增势已得到有效遏制,钢材出口价格指数加速上升。
市场迹象从一个侧面证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进口有一定影响,但我国钢材出口降低还存在另外两个重要的原因:出口关税的提高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钢材出口的增长和国内外价差有密切的联系。近期国际焦煤价格达到370-400美元/吨;废钢价格在700美元/吨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焦煤长期协议价格上涨200%;废钢价格上涨1倍多。焦煤,废钢等原材料价格的大涨,从而引发新一轮国际市场钢价暴涨(CRU钢材价格指数表明,现在全球钢价较年初上涨52%),国内外价差拉大,导致**近钢材出口小幅反弹。**近,一次钢铁会议上,经合组织(OECD)表示,2010年的全球钢铁产能预计将从2007年的15.6亿吨增加18.6%至18.49亿吨。这其中多数是在亚洲,其中中国将占到这一期间全球产能增幅的近一半。鉴于此,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国钢材依旧很依赖,因而部分钢铁企业可采取提高出口报价的办法,以抵消部分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
近年来随着铁矿石进口需求的数量大增,国内主要钢铁公司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每年均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在人民币升值后,对于国内的钢铁公司而言,国外的铁矿石变得相对便宜,因此钢铁公司在采购铁矿石方面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公司的不利影响。因此对钢铁公司也是利好。
从目前情况看,大宗海运铁矿石的实际需求量并未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刺激铁矿石进口。截至5月15日,我国港口铁矿石存量达到7922万吨,比年初增加50%以上,创下港存矿新高,并有上升趋势。有业内人士称,“压港矿”和国内银根紧缩,焦煤价格大幅上扬,部分钢铁企业腹背受困、资金有限等多重因素有关。中钢协在“控制铁矿石超量进口”的通知中指出,按1-4月同比增产生铁1215.65万吨计算,1-4月比上年同期增加铁矿石消耗量1920万吨;同时,1-4月增产的原矿4767.15万吨,满足高炉增产多消耗1920万吨后,折合后还富余入炉矿350万吨。而同期,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到1534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19万吨,增长15.15%。按1-4月日平均进口矿126.852万吨计算,相当于年进口铁矿石4.63亿元的水平,比2007年3.83亿吨增加8000万吨,远远超过了全行业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因素为铁矿石进口企业带来的收益未必能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
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我们可以跳出人民币升值的表象,从美元贬值入手,从钢材价格走势来看。美元作为全球各种交易商品的主要定价单位和结算货币,其汇率变化无疑严重影响着世界上各种商品的定价。钢铁产品与原油等其它商品一样,面对美元贬值,其价格走势也必然发生变化,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钢铁生产成本的增加,又对钢铁生产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由此会导致钢铁产量缩减,进而推动钢材价格进一步攀升。业内分析师研究表明,钢材价格与美元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一旦美元产生长期升值或贬值趋势,全球钢铁产品价格将随之下跌或上扬。美元的贬值源于美元发行规模的扩大,美国用这种办法来减轻它的债务压力和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但是,长期低利率导致资金外逃,加息直接导致了美国陷入次贷危机。美元加速贬值,反映到中国就是人民币加速升值。
我国受美国影响主要来自出口的量。美国商务部5月29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了0.9%,增速快于原来估计的0.6%。这表明美国经济衰退趋势有所抑制,美有望在大选后采取货币紧缩政策,逐渐回笼美元。而强势美元政策一旦实行,将直接压缩美国国内需求,美国对家电、机械、钢材等的需求会进入一个较长的下降周期。这也意味着,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将进入下降周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8年5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高,达到73.9%,而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下降**为显著,降幅均超过5个百分点。表现出工业制造业景气回落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出口增长减慢、国内投资增长剔除价格因素后也明显减慢,导致总需求增长减慢。这都表明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一种表现。由于我国的各项成本提高,届时,在中国投资生产的家电、船舶、机械等企业将逐步转产、撤离,如果国内需求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我国钢材消费和整个钢铁产业链可能出现下降周期。目前,部分外资家电、船舶制造业已经开始考虑将投资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化背后所涌动的世界经济的消涨态势,需要我们予以密切关注。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过程中,人民币也将承受更大的不确定性。其对我国经济的种种影响亦将慢慢呈现出。因这种影响而“辐射”给钢铁行业的各种变数,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