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民发明机械密码锁 获美国专利
互联网 08-05-31 阅读数:
一位普普通通的太原市民,将一生的心血放在一种保密性极强的机械密码锁上,历经20余年,**终研制成功,并顺利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了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2007年5月底,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又通过了“近乎刁难”的美国专利局历时两年的数次审查,终于拿到了美国专利证书。这种名为“拨号盘式全机械密码锁”美国专利的成功申请,打破了一直为美国锁业垄断的市场坚冰。而据了解,个人取得美国专利在山西乃至全国都较为鲜见。
近日,记者辗转找到这位平凡的民间发明家邵志军,听他讲述了发明前后的酸甜苦辣
两年终获批
坐在记者面前,邵志军的满头华发在秋日阳光下闪着银辉,56岁的他语速缓慢,因为常年伏案研究,他落下了满身病痛。
三晋都市报:对于境外专利申请者来说,美国专利的申请,除了费用高昂之外,技术门槛也相当高,你是如何通过美国专利局审查的?
邵志军:美国专利不能直接向美国专利局申请,必须委托国内的代理机构,但国内的代理机构也要委托境外代理机构来申请,中间环节多,费用大,我从2005年开始申请到**后获批总共花费7.5万元,历时两年。申请中间的过程更是曲折。
三晋都市报:专利审查一定非常苛刻。
志军:是啊,美国专利局对我的申请前后做出三个答复,**个答复就是全盘否定,并寄来很多国外相关发明的说明书,光这些资料就有20多本,厚厚的500多页。主要用来证明我的产品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等。
三晋都市报:那你怎么办?
邵志军:不甘心啊,我认为我的发明是国际市场上没有的,于是我根据其寄来的资料副图,逐项进行答辩。因为他们寄来的这些发明中,有一些与我的发明根本没有相同性,明显就是刁难,所以我答辩的语气也比较严厉。
三晋都市报:第二次如何答复?
邵志军:半年后,美国专利局再次寄来的答复中没有提出异议,仅仅是提出一部分翻译方面的细节问题。所以我的答辩主要是修改词句,比如“复位刷”一词,我原来的翻译是直译,中文意思是“复位的毛刷”,人家理解不了,我只能修改,实在没有相近的,就采用说明解释的办法注明。
第三次,专利事务所又来函说图不行,于是又重画重标。这一次,经修改后的资料寄出后,很快获得批准。2007年5月15日,专利授权公告,2007年5月26日正式授权,保护期至2025年5月26日,2007年8月27日,我拿到了专利正本。
三晋都市报:你已经取得了中国发明专利,为什么一定要冒险申请美国专利?
邵志军:**,我的发明就是在要赶超美国密码锁的想法支配下开始的;其次,因为美国在锁具研制上是**先进的国家,不取得美国专利,就很容易被其模仿,在世界范围内复制,取得了美国专利,就证明我研发的锁具在国际上都是**的,也保护了中国人的自主知识产权
研发破坚冰
在邵志军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他所发明的密码锁是一种完全不用电的全机械密码锁。操作方式类似老电话机的拨号——从拨盘的起点开始,顺时针转动拨盘到某一位数码,然后退回到起点,就输入了一位密码。如此重复直到输入了**后一位密码,再从起点逆时针转动拨盘就可以开锁。比起传统的圆盘式密码锁,它不用钥匙,操作简单,保密性极高。而提起这种锁具的研究,邵志军称起初的动机只是想让垄断锁具市场的美国服气。
三晋都市报:密码锁并不是一种频繁操作使用的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半静态的产品,是什么机缘让你开始密码锁的研究?
邵志军:我在原工作单位时,就发现电子密码锁并不如机械密码锁可靠,那时候就想研制一种全机械的密码锁。但真正开始动议是在1984年,因为工作需要,我去三关保险柜厂办事时,被一种美国密码锁吸引住了,但觉得其操作太过繁琐,厂里一位郭姓经理告我说美国曾想过要研制一种电话拨号盘式的密码锁,但没有成功。这位郭经理开玩笑地对我说,他搞不成你搞一个。回去以后我就动了心,决定搞一个出来,让美国人也服气一下。
三晋都市报:此后就正式开始了这种锁的研究?
邵志军:是啊,但那时主要还是停留在思考和做前期准备工作上,还自习了三维绘图软件。因为工作原因,投入的时间不是很多,1994年正式开始研制,先在纸上画,然后把想出的方案在电脑上模拟制作、演示
三晋都市报:研究的过程很辛苦吧?
邵志军:反正全部的业余时间都在里边,每天一下班,骑着自行车就开始想上了,还别说,很多灵感都是在自行车上想出来的。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光落在纸上基本成型的方案就达50余个。
三晋都市报:报专利的这个产品的初步成形在什么时间?
邵志军:2000年,在电脑上已经模拟成形,但没敢制造样品,又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缺陷,整整找了两年,又经过大量的修改,2002年,下乡期间我完成**后的构想,并于当年10月份作出了**个金属样品。
当时一试,效果特别满意。此后就在具体工艺、结构上进行改进。当时构成这个锁具的有176个零件,现在改进为144个,43个类别,每一组类型有6个零件。此后这样的功能样机又做过4回。每回5个,除破坏试验所用外,都送到公安部等审验,并全部合格。生产出的锁具,如果不知密码,连参与制造的人都找不出一个破解的办法。
花开香墙外
邵志军制作的这种密码锁,密码可由主人随意变换、自行设定。6位数密码锁的密码量为298万组,8位数密码锁的密码量可以达到4亿多,保密性极高。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三晋都市报: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取得专利的发明都能转化成产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你的发明得到转化了吗?
邵志军:2003年,我的**代功能样机制造出来以后,获得一位朋友的投资,前往广州进行工艺研发,并制造出几代功能样机,在2004年的国际锁展上,我研制的全机械密码锁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此后的广洽会上,很多生产商和投资者也对我的发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位拥有世界第二大密码锁企业的泰国华人多次约我商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同意其合作的要求,其实也许我潜意识里一直希望我的发明能标上“中国制造”。此后,由于身体等方面原因,我在广州的研发被迫中断,回到了太原。
三晋都市报:后来呢,没有尝试在山西寻找合作吗
邵志军:当然有过,而且在山西的寻找是我**努力也是**艰苦的寻找,但事与愿违,我几乎跑遍了山西所有的相关企业都没有得到重视。在广洽会上,我碰巧遇到当时在三关保险柜厂的那位郭经理,但他只是希望,我的产品出来后卖给他便宜点。而在其他的企业,我遇到了很多冷遇。记得一次我去省内一家保险柜生产企业寻求合作,但没等我把话说完就被赶走,连总经理的面都没有见着。
三晋都市报:那后来呢?
邵志军:此后,我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寻求合作的意向,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发明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2005年,石家庄一家拖拉机厂的中层干部通过网络找到了我,原来,他们也曾搞过类似的锁,但很笨。看到我的发明后,他们决定与我合作。2005年底,我的发明在石家庄正式开始开发,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按照产品的制造工艺做出了100把锁,交送公安部等部门检测,获得通过,并通过了3C认证,商标也注册了,很快就准备大量生产。
环境待宽松
在采访中,邵志军多次提到发明创造所需的宽松环境,他用自己多年的发明体会,感悟着作为一名发明者的酸甜苦辣,希望社会能多关心发明者。
三晋都市报:你如何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发明家还是……
邵志军:发明家可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发明者,一个普普通通的太原市民。
三晋都市报:在你进行创造发明的过程中,感悟**深的是什么?
邵志军:**我感觉,要想真正地完成一项高水平的发明创造,没有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是不行的。有些企业要求科研人员完成一项发明时,都要定出一个时间表,从立项、研究、成功、报喜、推广等都设置了时间框架。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把本该在实验室就完成的工作,放在消费者身上去试验,到时候出了问题就晚了。
三晋都市报:其次呢?
邵志军:其次,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采取有效可行的激励政策去引导发明者。我个人认为,现在山西在鼓励发明创造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政策滞后的问题。比如说,太原市有关部门曾对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资助,使得国内专利申请量大增,但真正进行严格审查的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却有限。受政策鼓励造成专利申请量虚胖,但申请质量却打了折扣,授权增加不多,造成资源浪费。
三晋都市报:你认为,政府应该怎么做?
邵志军:应该对已授予专利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提供资助,帮助其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比如广州等地,起先也是与太原类似的政策,但现在已经改变为对获专利者的资助。我的专利因为发明地不在广州、石家庄,所以很难得到当地政府的资助。
三晋都市报:对此你有什么期待?
邵志军:我希望山西政府能出台扶持发明创新的有效政策,能使发明者的发明在家乡落地生根,造福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