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都莱州:特色产业“点石成金”

互联网 08-05-04  阅读数:

 走马“中国石都”莱州,采访团一行从夏邱镇到柞村镇沿着公路一路行来,满眼都是石材加工企业,这里已形成了一条绵延20多公里的石材长廊,2000余家石材加工企业吸纳从业人员6.7万余人。石材产品遍布大江南北,并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莱州市因此被中国石材协会命名为“中国石都”。     一条路拉起“石材长廊”     奔腾的骏马、雄伟的石狮、垦荒的耕牛,林立在“三城线”两旁栩栩如生的石材工艺品,昭示着这一产业在莱州的蓬勃程度。     “夏邱镇的石材发展,曾经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在1990年之后三年间,石材企业从当初的5家迅猛发展到近500家。这一部分应当归功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沿线发展,哪里有路,哪里就有石材发展。”夏邱镇副镇长王鹏跃自豪地对记者说。     夏邱镇的石材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夏邱镇出台了“先上车后买票、放水养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石材产业在夏邱镇蓬勃发展起来。为给石材业的发展再添一把柴,夏邱镇开辟了夏邱外环线,又带动了夏邱石材的二次飞跃。     截至目前,夏邱镇49个行政村中共有石材加工企业专业村34个,从业人员3.2万人,石材企业达到1300多个,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建设“点石成金”     早在2006年,中国石材行业协会会长邹传胜就直指中国石材业的发展瓶颈,警告国内石材业生产量大面广的“大路货”没有出路,缺乏品牌支撑已经成为石材行业持续发展的无形牵绊。     两年已经过去,但这一谆谆告诫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经历了10多年风雨沧桑的莱州石材业,没有被日渐扩大的市场需求所迷惑,提高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和提升石材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成为部分觉醒企业的共识。位于柞村镇的玉磊石材就是其中一个。     “面对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市场需求,我们提倡提供有效供给,捕捉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主动考虑客户需要,进而占领石材市场的先机。”玉磊石材董事长孙玉林告诉记者,“为此,我们加大了品牌建设,玉磊成为全省**个获得‘山东名牌’的石材企业。”     打响品牌方能“点石成金”。玉磊自己研发生产的长度达10余米、重达数十吨的巨型异型材,被设在韩国清高的国际佛教学院采用,每块价值30万元。     倾力打造石材产业平台     “没有石材检测铸就的‘诚信盾牌’,我们企业就不可能拓出这一片新天地。”北京申奥成功后,莱州石材企业开始搏击奥运商机,并拿回了2亿多元的订单,开足马力马不停蹄生产的石材企业老板兴奋地对记者说。     石材老板所指的“石材检测”,是在柞村建成的省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是莱州打造石材服务平台的一项重要措施。     石材要占领市场,必须以权威的质量检测和诚信来赢取市场“通行证”。莱州市于2005年8月建成了省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备了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测队伍,设立了物理性能实验室、化学性能实验室,配套专业仪器设备37套,为全面推动石材业的标准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省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旁边,就屹立着全国**大石材工贸城———莱州国际石材会展中心,把石材展示、展会和市场融为一体。2003年10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五届国际石材展览会,来自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8家企业参展参会。莱州石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产业交易平台,极大促进了石材产业迅猛发展。     ★记者观察     打响品牌方能“点石成金”     采访夏邱、柞村两镇的石材加工特色产业,记者发现部分石材企业没有被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迷惑,而是居安思危,积极发展精细加工、特色加工,争创品牌。这一发现让人兴奋不已,同时过去一些石材企业的同质化生产,也让人颇为担忧。     同质化生产、同质化竞争,症结所在就是大部分石材加工企业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加工工艺和品牌建设,直接后果是核心竞争力匮乏和效益增长后劲不足。这一问题不能不说是石材业发展的无形牵绊。     品牌建设说难也易。品牌建设要求石材企业主动去换位思考,考虑客户的个性需求,迅速捕捉市场多样化的商机,进而抢占市场,再把国内市场做专、做深、做精,把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石材品牌树立不起来,市场就难以有大的突破。打响品牌,方能“点石成金”,没有品牌,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在国际石材市场上,有说服力的不仅仅是价格,其主导话语权还是品牌。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