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008年采取七大措施应对物价上涨

互联网 08-01-28  阅读数:

  问:请介绍一下当前价格上涨情况及成因。   答: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7%,影响当月价格总水平上升5.5个百分点。全年 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2007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1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二是社会需求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过于充裕,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三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我国的石油、铁矿石、硫磺、部分有色金属、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对我国影响很大。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95.6%,电解铜价格上涨40.4%,铝土矿价格上涨30%左右,硫磺价格上涨6倍。2007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7%、74%和12.7%;两年累计,小麦价格上涨190%,玉米价格上涨110%,大豆价格上涨95%。这些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四是企业成本推动。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此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有的经营者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有的趁机涨价,或超过成本增幅不合理涨价;有的合谋涨价、串通涨价;有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有的提前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还有的散布虚假涨价言论,造谣惑众,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这些都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2007年11月份,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   问:国家采取了哪些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对价格上涨情况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改善总量平衡状况,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贷款规模扩张;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管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稳步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提高环保收费标准,抑制不合理需求;对2000多种产品降低出口退税,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增长,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