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采购应理性消费 谨防各商家忽悠人
互联网 07-12-20 阅读数:
“这款木地板原料是进口的,胶的用量小,环保。”“这个品牌的橱柜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无污染,**上档次。”很多消费者在采购装修材料时都听过类似的说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商家抓住消费者追求健康、环保的心理,在推销中大打“环保牌”,而消费者在购买时难辨真假,一不小心就被商家“忽悠”住,花大价钱买回了并不环保的产品。 记者走访我市建材市场了解到,装修材料的品牌、档次、价格纷繁复杂,特别是板材、瓷砖、地板等主要建材,即使是功能相近、款式类似的产品,品牌不同档次不同,价格差距也会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在一家卖细木工板的商店里,记者看到,便宜的每张卖七八十元,贵的则卖到一百五六十元。此外,还有一些洁具产品,经济型的只要五六百元,而一些“环保”、“多功能”产品,价格则高达千元以上。 作为消费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装修后环保健康。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在推销产品时把“环保”、“无污染”作为一大卖点。记者发现,只要与“环保”沾了边,产品的价格大都比普通产品高出许多。一位曾在商家劝说下买了许多“环保”产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当初为了防止装修有异味,就听从了商家的劝说,装修材料、家具等大都选择了“环保”产品。他满以为这下家里不会有异味了,可住进去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为了消除异味,不得不每天大开窗户通风,孩子也暂时送到了姥姥家。他说,当初不应该轻信商家的话,大价钱也花了,却没达到环保。 一位家装设计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装修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档和所谓的环保是不明智的。市场上的装修材料价高价低的差距大都是在制作工艺、原料产地、花色等方面,商家推荐的高价商品,实际价值并没有那么夸张,而且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购买。而有些所谓的“环保产品”纯粹是商家自封的,我国目前惟一由中国环保总局认证的关于产品环保性能的认证标志是“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建材时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商家“忽悠”,多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