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馆”千盏古灯浓缩华夏五千年灯文化

互联网 06-12-26  阅读数:

 从远古时期的天然石灯、到隋唐的陶灯、近代民国时期的煤油灯,坐落在昆山千灯镇的千灯馆内,一千五百余盏造型各异的古灯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灯文化,也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令人叹为观止。

  千灯与灯具收藏家的“姻缘”

  千灯,旧称千墩,据汉《吴越春秋》和宋《玉峰志》记载,吴淞江畔有土墩九百九十九个,而**千个墩在昆山南三十里,这里就被叫做“千墩”。一九六六年,古镇正式更名为千灯。二零零五年,经过近三年的精心修复千灯古镇推向市场。

  作为新兴的江南古镇,千灯凭借其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昆曲创始人顾坚和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里、千年古刹秦峰塔、保存完整的石板街、华东地区规模**大的典当铺等古镇特色,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为了凸显千灯特色,建一座展示灯文化博物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殷小林是北京一位收集古灯的爱好者,二十年来,他收集了一千多盏古灯,自己在北京郊区为他心爱的古灯建了一个千灯草堂,细细把玩观赏,嗜灯如命。他这一生潜心研究灯文化,早就想给灯建个博物馆,让自己收集的这些灯有个安身的地方。通过网络,双方得以结缘并一拍即合,也因此建成了中国**大规模的千灯馆。

  千盏古灯讲述五千年文明史

  走进展馆,细细地品位这些灯,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照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史,还可从每盏灯的造型、工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洞察人类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政治、社会背景。

  从朝代上看,远古时期的灯,多为天然具有窍孔的石头和贝壳制成,有的在石灯下安置木制支架,成为**原始的灯具,在这个时期,它的名字不叫“灯”,而叫“主”,在甲骨文中有一个“主”字,它的样子和这盏灯一模一样,这就是所谓的“象形文字”。而汉代的灯多动物造型,比较活泼,可见当时民间社会氛围宽松;唐代的灯,则多雕饰显华贵,更带着浓郁的异域特征,表明当时社会经济的兴盛及丰富的对外交流。

  从民族来看,明代汉族用的一对灯,精美而又寓意深刻,该灯由两盏灯组合而成,每盏灯烛台顶面都刻着一段文字,上联是:小心,莫管人间事;下联为:进口,无言少事非。可见汉民族的内敛。中国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边疆或偏远地区,其民族文化或者与外国的文化有所交融,或者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都反映在灯具上。如藏族信奉佛教,那里**多的就是点燃的酥油灯;在川藏地区,都多使用壶形灯。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