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二手”家具三种际遇 板式回收难以成行成市
互联网 06-12-20 阅读数:
“二手”家具市场状况 都是“二手货”,放在家具界却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中式老家具奇货可居,身价日日看涨,就连仿古家具都连带着一火再火,即使原材料涨价、集体上调价格后,威力仍然不减;但二手板式家具就没这么好命了,因材质无实木家具的先天优势,回收成本高利润却不高,所以广州目前尚无一家成规模的板式家具的二手交易市场,供应与需求都日渐增大的二手家具,陷入极为尴尬的处境。
市场状况
古旧家具市场 资源稀缺,身价日益看涨
车一买,价就往下跌,就别说二手了,价跌得更肉痛;但说到中式古家具,如今这二手的就值钱了,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真正的中式古家具愈发奇货可居。当然,这跟老家具本身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有沿袭千年仍然魅力不减的传统工艺与精神是分不开的。那么,眼下喜欢老家具的人到底去哪里“淘宝”呢?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广州人都喜欢跑到中山的三乡镇古鹤村淘一些“心水”古旧家具。这里已形成20多万平方米的商铺、500多家商户驻场经营的大型古旧家具市场。据悉,其规模、品种、销货量、出口额均创全国之**。相对来讲,广州老家具市场则不具规模,主要“隐藏”在一些仿古家具店里,并且数量不多,像越和百年好家居的越发古家具,从门口的石雕鱼缸到墙上的镂雕窗花都颇有些年代,在这里能觅到不少真货,如明式圈椅、翘头案等;在美林家居世博园的御融生活,店主也收藏了不少珍贵的明式家具。另外,在海珠广场艺景园、吉盛伟邦等卖场里,有心的话也能在一些仿古家具店中淘到宝。
□厂家态度
收购、修复老家具,让其重放光彩
记者曾在番禺一个偏远的镇上,看到了老家具“玩家”蒋先生的“痴迷”,在他偌大的仓库里堆着上万件从全国各地收回来的老家具,他请来民间工匠对这些老家具进行拆洗、修复,让它们重放光彩,“让这些老家具找到真正欣赏它们的人,有个好归宿”,蒋先生说这就是他从事老家具行业**大的目的,老家具能遇上他,也算幸运。
仿古家具市场 消费潜力巨大,商家看好
中式老家具的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由于真正古旧家具的资源有限,于是广州的仿古家具市场日渐红火起来。记者近日去芳村采访时发现,越和百年好家居将原来的板式家具经营区大幅缩水,吸纳了20多家红木家具厂商,仿古家具经营面积达到了8000平方米。其负责人表示,准备将越和打造成“广州规模**大的红木仿古家具销售中心”。
就连一向走大众路线的金海马,也看到了仿古家具的潜力,记者在其万星店发现,今年新引入了四五家仿古家具品牌。而一直以中华广场为据点的**仿古家具品牌采樾檀林,亦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居中心A座开了第二家店。联邦家居副总经理黄文东亦表示,联邦家居近期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仿古家具的经营规模。
仿古家具的威力正逐渐显露,而业界人士说,这种规模效应还将因仿古家具的增值而继续。
□市场反应
销量一路上升
厂商扩张如此厉害,消费者反应如何呢?据越和百年好家居里刚开业的一些仿古家具的负责人透露,原本已有“要耐几个月寂寞”的心理准备,但没料到开业后的**个月就已实现赢利,记者从他们脸上看出了压抑不住的兴奋。
另据一家居卖场反馈,红木家具集体调价后的,其销量竟比调价前每月增长30%多,“买涨不买跌”,在今年的仿古家具市场里算是得到应验了。
二手板式家具市场 利润低,难以成行成市
同样是“二手货”,板式家具就没有中式老家具那么好命了。现代板式家具因材质没有先天增值优势,再加上回收、修复、仓储及运输成本过高,广州目前几乎找不到现代板式家具的二手市场。
消费者更换家具的频率不断加快,这样一来大量被淘汰的二手板式家具该何去何从呢?记者对身边人群以及在网上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消费者都对如何处理旧家具感到左右为难:丢弃了可惜;送人又怕不合适;贱价处理于心不甘。在网上有超过一半的投票人,希望所在的城市能够有一个民用板式家具二手交易市场。一些网民表示,很多淘汰的家具功能、质地完全没问题,放到二手市场上**是物美价廉。而亦有不少消费者向记者打听:哪里有不错的二手家具卖?随着房价上涨、租房一族的增加,激增了人们对二手家具的需求,无论买方还是卖方的需求都足以支撑这样一个二手家具市场,但遗憾的是,广州除了在城中村有一些低档的二手家具“排档”以外,真的很难找到一家有规模的二手家具市场。
□商家调查
回收成本高利润低,商家不愿涉足
家具厂商对二手板式家具市场有没动过心呢?
金海马家居市场部经理夏晨亮认为,二手家具的价格难以评估,比如原价5000元一套的沙发,如果处理成两三百元,很多人就觉得不如送人算了。再加上二手家具从运输到拆装整个过程太复杂,投入成本太高,而其消费主力往往是出租客或临时性消费,预算一般不会很高,这样,二手家具运营商投入巨大,却换不回来相应的产出,所以自然没人愿意做,成规模的二手家具市场在短期内应不会出现。联邦家居副总经理黄文东亦表达了相同观点。
记者手记
抢救老家具就是抢救文化
抢救老家具!抢救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也许很多中国人对此理解得并不深刻。原美国艺术馆馆长、现正以修复中国民间家具为己任的设计师哈维说:“我没有权利批判中国,但中国目前确实需要有人去唤醒人们对中国老家具的情感,这些珍贵的文化,要是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的语调里,有语重心长,有遗憾,有疼惜。
因为一个展览他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迷恋上了中国民间家具,从此漂洋过海来到广州,开始跟妻子小波一起“隐居”在新市一个偏僻的仓库里,坚持对中国古旧民间家具的抢救、修复,在他们并不大的仓库里,堆着从陕西、山西、浙江、福建等地搜寻回来的旧家具,在他们的“第二作坊”里,从东阳请来的雕工、铜件工、油漆工、木工,正以修复文物一样的精神去修复着这些民间家具。哈维说: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老家具,来抢救中国的传统家具文化。
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焦虑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也许我们该好好反醒了。
+ 撰文:本报记者 郭晓鹭 + 摄影:本报记者 邹卫 实习生 胡铠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