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生态到家庭 “宜居”意味着什么?
互联网 06-12-13 阅读数:
网络“宜居”调查显示,大部分网友认为北京不适合居住,“不宜居”因素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空气质量与环境”和“生活节奏过快”方面。部分网友还认为,在高强(高强博客,高强新闻,高强说吧)度的生存压力下,安静与和谐的家是缓解压力和放松心境的重要途径。12月7日,一场名为“看得见心灵的窗”的室内设计研讨会围绕“宜居”话题展开。
北装协家装委总顾问 华绍先
1. “宜居”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要求提高了,所以才产生了“宜居”这个概念,以前环境过得去就可以了,但现在要求居住环境能够使自己居住、生活温馨、舒适、方便。这个概念和一个国家、城市、社区、家庭都有关系,要达到真正的“宜居”,国家是大的范围,但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家庭几者的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2. “宜居”关键在于人性化
从家庭的宜居看,屋子里的功能、物件、饰品等,每个人有不同的要求,个性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我们如何来定位?去年家装设计大赛,一等奖怎么评?事实上设计得再好,再豪华,但能不能适合于人的正常生活,能够感到温馨和舒适?去年我们的一等奖设计获得者,我们认为他的设计不是**好,但它的设计简约、功能合理,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布置得非常合理,行走的规律也比较合理,进门是什么,往里再走是什么,都比较合理。屋里应当看到什么,哪些是隐蔽到角落,哪些放在角落,这些都感到很温馨。还有一个定位,屋里的设计要给业主一些个人伸展的空间,不要把屋子里面填得太满,这样的效果不好。比如业主今年有一个很好的装饰品,买回来了,但一进屋没地方放,因为房间里都放满了;买一幅画,但墙上都挂满了,没地方挂。
3. “借景”:实现“宜居”的途径之一
还有一个方面,不仅仅设计要考虑到房间内在的东西,而且还要把屋子里的舒适感和外面的景观结合上,把屋子里的感觉伸延出去。这样的设计,在选址、建房、设计等都要把内容考虑进去。虽然感觉离屋子比较远,但如果借景比较好,就把视觉扩大了。为什么人愿意选在河边上、山上,就是为了选择外面的景色。小区要给环境提供一个借景的空间。城市“宜居”这个概念比较大,空气环保、绿化、噪音等等这些都包含在里面。我们现在正在考虑国家应该在怎么加强装饰方面的环境。
4.“宜居”室内设计标准不久会出台
宜居的标准我相信不久就会出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环境不受污染、不受噪音干扰,没有一个人说愿意闻臭味。现在每个人室内空间的要求不一样及比如现在的老人说要烹、炒,就会有油烟,厨房就得封闭式的。但年轻人就要快餐,半成品,不用有油烟,因此不要封闭式的,要敞开式的厨房,这两个就不一样,所以是属于个性的问题。父母一代、年轻一代对空气、环境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是共同的需求。北京现在有一个关于“绿色”的标准,现在定得非常具体了。现在就是环保要求要慢慢具体化。绿色标准现在包括住宅要达到什么标准、公共场所要达到什么标准等等,都有很具体的要求。使用材料方面,怎么样,都有要求。国家把宜居提到议程上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标准就会出来,大家就有章可依了。但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的进行改变,要与时俱进,得不时的修改。比如甲醛,现在国家的标准是0.08,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修改到0.06、0.05了。宜居这个问题,就是个性、共性的问题。
CASA主编 马小蔷(马小蔷博客,马小蔷新闻,马小蔷说吧)
1.“宜居”,在于个人感受
宜居就是要让人有一种感觉,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愉悦自己的心情。宜居,一定是针对人而言的。对于居住在房间里的人的感受,更多是一种关怀、情感、个人感受上的东西。一个环境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很重要。周围的环境再优美,社区环境再好,但如果人本身情感上的感受并没有因此感觉到美好,这就还没有达到宜居的环境。
2.“宜居”的前提——自己喜欢
宜居环境**是自己喜欢的。无论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个人的爱好都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居住在一个环境里,作为一个家庭,家庭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在环境中没有阻碍的进行交流,如果是一种冷冰冰的设计,人们在里面就会很不舒服,人就没法放松开。而一个温馨、浪漫、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自己在里面就会放松。
3.“宜居”要有自己的主见
宜居,不能全部指望设计师完成,因为环境是自己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的发现哪个空间怎样更适合自己。设计师只能从技术上丰富我们的解决方案和生活风格的指导。很多时候,装修已经完成了,还要通过小的配饰,通过小的调整使得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宜居,除了设计师,还要有生活情趣和自己主见的宜居标准。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陈现培
1.“宜居”室内设计,应时而生
2000年以前,设计都是一个模仿的阶段,没有自主的设计。那个时候,大量的装修基本都是材料堆砌,形成大量装修的浪费,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繁华,但忽略了环保。追求繁华的居住环境的时候,得到了不健康的环境。2000年以后,这个时代体现**多的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更多是简约,当时我们并不清楚人与自然的和谐、什么是简约,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这两年,中国的室内设计逐渐走向创意时代,这种创意更多的体现在东方文化、民族文化里。“宜居”的概念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重点工作来适合室内、室外的环境。
2.室内“宜居”和生活**密切
一定要从城市、建筑、园林、室内的结合,**后形成一个“宜居”的环境。两年在中国房地产论坛提到关于设计的问题,**大的问题在于国内很多的建筑师只注重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而忽略室内设计。实际和人们生活**密切的是什么?当买房子的时候,一定会想买房子干什么?是要住。是建筑外观更密切还是园林景观跟你**密切,还是室内布局更合理更密切?做一个排位,你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居住空间给你带来的方便性排在**位。例如,卧室、客厅、书房、餐厅这些在30平米以内就可以完成。可以满足两个年轻人非常具体化的生活。宜居的空间、功能方面使用的方便性,是非常重要的。空间、功能的方便性,应该是在宜居里排在**位的,其次是灯光给人的感觉、色彩给人的感觉,以及家具的舒适度。
3.“宜居”一定要具体化
比如灯光,灯光设计的时候如何达到宜居的概念?大家都会说灯光是照明的,但不同的灯光照明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看书,多少的射温适合于你,亮度多少,等等。甚至于色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一个视觉盛宴,会有你自己的具体感受。有一些餐厅,特别亮,你一进去,不喜欢,或者太亮,或者太暗,任何小的设计恰恰是人性化关怀的点。大东西大家都会讲、都会做,恰恰是一切适合人的细节的部分,把这些设计做好了,一定能给人宜居的感觉。
钛马赫别墅室内建筑师 Svenja&Henri(德国)
1.宜居:全球化标准
我们谈论宜居环境,不单是中国、德国对于宜居的概念,宜居是一个全球化的标准。具体谈到宜居,不仅是谈到它的风格,**主要是它的功能性、客户的需求、客户自身的爱好、特点,把客户自身的特点、爱好以及人性化的设计、个性化融入到风格中,才能体现出宜居的概念。当几个方面达到契合点的时候,才能达到宜居,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回到家能感觉非常的温馨、舒适。
2.宜居要“因地制宜”
一个和谐的设计,要考虑到室外的空间、环境,要考虑怎么消除污染、噪音问题,这样就要通过室内的设计来实现。比如做墙的时候,要考虑到隔音问题,还有防水等,只有把细节做好,才能做出更好的宜居。还要考虑一点,就是所用的材质,除了设计功能需求方面就是材质。比如,在北京,很不适合用地毯,因为北京的空气污染很严重。用适合的材质才达到宜居的功能。
3.实现宜居的关键:发掘业主的需求
作为室内设计师,对业主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重要的一点,就是业主的需求,我们会跟他交谈,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客户对功能的需求,这样才能把更好的设计融入进去。比如说了解客户有多少双鞋,根据鞋的多少设计一个功能性的鞋柜,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在实际情况中,某些客户可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但有的客户可能没有固定的思想,我们要尽量发掘客户内心的真正需要。
“自然和灵魂的融合”、“内心的和谐”与“健康和舒适的生活”……每个人对宜居的表达各有不同。究竟如何才能在浮躁、失态的环境中享受到舒适、和谐与品质?关注人内心需要的“宜居”室内设计无疑为实现人们的居住理想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宜居”细节初体验
横梁缩减高度,吊灯柔化冷清
横梁圈出格子石膏线、大型吊灯的运用,化解了空间的挑空过高的缺陷。
个性收藏VS.餐厨生活
餐厅里大大小小的格子存放相架和小物件,灵动俏皮,弥漫亲情。
舒适,从一进门就开始了
玄关处未必摆放鞋柜和衣帽架。复古沙发、精致铁艺,让心情归于平淡。
颇具人性化的休闲“天井”
供全家人休闲的小天地,幸福感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