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团:坚持品牌经营保持企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 06-12-12 阅读数:
能应邀参加此次理事大会及发展论坛,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万分荣幸。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下面我就华夏集团20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粗略经验和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华夏集团孙培山做专题发言
山东华夏集团是一家24K的民营企业集团,1985年12月,创始人夏春亭以48元钱起家创业,经过二十年的苦心经营,将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度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如今华夏集团总注册资金2.9亿元,员工3800余人,总资产近18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塔机、药业、出国劳务、技能教育、酒店经营等多个领域。集团的主导产品——“华夏”牌塔式起重机自1999年起连续7年全国销量**,市场占有率达28%,同时还利用边贸、出口畅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31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6月,“华夏”商标荣获建机行业首块“中国**”。2005年,华夏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税收6900万元,荣登“中国168行业纳税10强”排行榜,并连续4年入围“全国私营企业纳税50强排行榜”。
华夏集团有今天的成绩是与董事长夏春亭注重树立企业品牌,坚持品牌经营分不开的。
一、土里掘金,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华夏集团创建之初经营水泥建材制品,由于产品销售空间狭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1994年,董事长夏春亭果断进行了**次战略调整,投资200多万元,上马塔机项目。**年实行边投入、边生产的方式,塔机厂初建轮廓。当时,威海地区塔机企业林立,文登更被称为“塔机之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董事长夏春亭认为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品牌。1995年,他亲自到工商局申请注册“华夏”商标,没想到早在10年前,“华夏”商标就已经被宁夏一家国有企业注册了,注册的年限居然比华夏建厂的历史还长。
面对这一突变,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当机立断地选择:花钱买商标。拿定主意后,我们马上派人到宁夏摸底,了解到“华夏”商标是被宁夏一家省属国有企业——黄河水泥机械厂注册了。退回10年,一个私营企业向一家省属国有企业购买商标,在一般人眼里简直匪夷所思,成功率可以说几乎为零,但夏董事长却势在必得。通过明查暗访,我们发现黄河水泥机械厂的产品并没有使用“华夏”商标标识,而是突出宣传“黄河”字号,该厂上上下下的商标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这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我们二进宁夏,约见黄河水泥机械厂的陈厂长。与陈厂长的一番谈话让我们喜出望外,商标可以卖,但要至少100万。100万,对当时的华夏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企业总投资了200多万元起步,市场开发又非常艰难,资金上已是走到了断壁绝崖。再拿100万,无异于痴人说梦。为了尽量压低价格,我们研究了周密的谈判计划,利用黄河机械厂对商标的淡薄意识,展开了推心置腹的“攻心战”,对陈厂长说起我们购买“华夏”商标的初衷:我们的企业名称就是“华夏”,创始人也姓夏,让企业字号与商标同步一直是我们的愿望;而你们的企业叫黄河机械厂,选用“黄河”,才名正言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双方多轮磋商,终于以13.5万元成交。转让协议签定的当天,我们就赶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进行核准转让注册,至此,华夏集团终于实现了商标与企业字号同步,“华夏”商标也成为全国**块私营企业从国有企业手中买断的商标。之后,我们又在国际上27个国家,同步进行了商标国际注册。
二、逐鹿市场:我们擦亮了金字招牌
如愿以偿地买断商标后,如何**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董事长夏春亭已成竹在胸。
针对塔机行业,我们**确立了市场定位:选项定位以中、小产品为主;客户定位面对中、小企业;市场定位中、小城市作为主战场,巧妙运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当时,全国都知道威海出塔机,但不在"华夏",而是在文登。不少业务员出门联系业务时,都不敢提自己是"华夏"的人,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也不信任"华夏"这个陌生的名字。要想闯出市场,**要树立品牌。董事长夏春亭决心投入全部精力,打响"华夏"品牌。
我们开始着手酝酿在电视媒体上打广告,利用媒体作为开辟市场的飞机大炮。1996年以前,工业机械产品在新闻媒体上做广告还很少,这种营销理念,并没有被大家看好,反对者认为机械产品不同于日用消费品,这样大手笔做广告纯属拿钱打水漂。我们深知每推出一件新生事物,总会有杂音,但这也更加深了我们的反向思维:大家越是认为没有打工业广告的必要,我们的广告越能发挥一枝独秀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策划,“华夏塔机,顶天立地”的广告词应运而生,借助中年人对样板戏《海港》根深蒂固的印象,我们巧妙借用剧中歌词,结合京歌的唱腔,写成了广告。接下来我们又马不停蹄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聘请**滑稽剧演员李丁做华夏形象代言人。广告片做好后,董事长夏春亭**文登电视台打广告。这一做法,又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说三道四:“现在正是寒冬腊月,没有人买塔机,在文登打广告这不是白费蜡吗?”他们误解了我们的用意,我们的用意不在用户而在用人。文登是全国有名的塔机之乡,华夏当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更需要的是塔机行业的管理将才、技能人才和优秀营销人才。正如所料,广告播出后,如平湖起巨浪,大批优秀人才纷纷加入了华夏队伍,短时间内,华夏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随后,我们又以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为主媒体,同时在全国31个电视台展开地毯式的立体轰炸,仅96年这一年,我们在山东卫视就花掉了740万元。“华夏塔机,顶天立地”这句广告词迅速传入千家万户,一夜之间在全国名声大振。
坚信广告效应,但不迷信广告效果,巧妙地利用广告,给一线业务员做战斗前的铺垫。随后,我们派遣近千名业务员,天女散花一样遍布全国各地,奋力抢夺市场份额,全面打响了“华夏”在全国塔机市场的争夺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市场桥头堡。广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接下来,我们把战略转移到对业务员的营销激励政策上来。针对当时招收的业务员在其他企业工资不兑现的现象,积极鼓励业务员,提出了“两个一分”——款到后一分钟不等,一分钱不欠,提成立即兑现,给业务员吃了定心丸。为充分发挥业务员在市场上的拼抢积极性,又提出“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让业务员的口袋先鼓起来”这些“傻子老板”的聪明理念,在市场关系上,把客户喻为花朵,把业务员喻为蜜蜂,把业务员提高到上帝的地位。几年里,我们充分调动了一线业务员的积极因素,塔机供不应求。由于营销战略和营销政策到位,更多的业务员步入了中产阶级,企业与员工得到了双赢,“华夏”这块牌子一天天被擦亮。
随着品牌的叫响、规模的扩大,我们越来越发现,售后服务是华夏的弱项。96年河北一用户购的塔机已过保修期,因用户违章操作,致使电机烧坏,工地停工。为赶工期,用户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通了我们的电话。收到电话后,我们第二天凌晨四点赶到工地,从接到电话到赶到工地不到16小时。等总经理闻讯赶到工地时,维修人员已替他们换上了新电机,对方感激地说:“再买塔机,我还要华夏牌”。尽管用户满意,但我们总觉得没在**时间撵到现场,感到惭愧。随着塔机的增多,时间的积淀,越来越暴露出远距离服务的弊端。我们深知,一旦服务跟不上,既延误用户工期,又有损华夏的品牌。在各地设维修站,是华夏塔机在市场取胜的重要选择。根据不同市场,我们在全国设立了500多个维修站,抢夺**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这一策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业务队伍的战斗力,而且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
随着市场需量的增加、战区的扩大,我们发现仅靠双腿外交,远远不能满足华夏的发展需要,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我们又为**线业务员和各维修站,配置了1000多辆服务车,为华夏塔机在市场快速膨胀、增加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非典”期间,许多旅社停业,我们的业务员干脆吃住在车上,凭着一颗对企业赤诚的心,始终坚守在销售岗位,把华夏牌塔机在**困难的时刻,送到市场**需要的客户手中。被全国同行称为奇迹,不愧为华夏攻克市场的**尖兵。那一年,其他塔机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非典”影响,唯独华夏,销售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
华夏塔机在市场上获得用户广泛信赖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塔机是特种设备,它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人命关天的大事,越是牌子响了,越要强化质量管理。因此,我们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了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制,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设立了五道质量“关卡”。为提高质量档次,我们还花重金聘请了行业权威专家任总工程师,开发出多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型塔机。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在通过省级、部级技术鉴定后,1999年,我们又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换发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华夏作为行业内**企业单位,被国家质检总局邀请先后参与《国家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等标准的起草,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对华夏集团成绩的认可,更是华夏牌子在市场的肯定。
如今,华夏塔机销售收入直线攀升。到2004年,华夏塔机完成销售收入13.2亿元,2005年突破17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8%,并连续7年全国销量**,“华夏”这块牌子,终于被我们擦亮。
三、进军药业:我们再次争创驰名品牌
华夏塔机靠十几年的市场拼杀,入围全国297块**行列。但塔机行业市场总容量较小,为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我们选择第二次战略调整:在保持塔机继续发展的同时,进军高新技术产业,到6000亿的药业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2002年1月,华夏集团注册成立华夏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500万元。华夏药业成立**年,快速完成了原料药、固体制剂、中药前处理、中药提取、小容量注射剂等7个现代化车间的修建工程,并全部顺利通过GMP认证。2003年,华夏药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华夏药业自成立以来紧盯世界前沿产品,研发了64种国家一至三类新药,14种产品已投放市场。其中,元治为“国家863火炬计划”产品,国内**生产;息百克为“国家九五计划项目”产品;其他如“安龙平”、“玛马维奇”等均为国家一类新药。至今,药业投入资金4亿元,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进军药业的同时,为了满足自身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2005年,华夏集团投资创办山东华夏技工学校,发展技能教育。华夏技校自创办以来,已投入资金2亿多元,完成了近20栋教学楼、公寓化宿舍楼、综合楼、实训中心等128900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并投资上千万元,购置了国内**的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车床等千余台实习设备和一大批“法拿克”、“西门子”等**品牌设备系统。开设了13个专业56个类别,在校生达5400余人,除满足企业自身需求外,还可向威海其他企业输送,并与华夏国际紧密结合,与韩国群长大学、新加坡工艺教育局、德国迈哈根学院及日本等一些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向国外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16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不仅个人能够高薪就业,还富裕了一个家庭。鉴于华夏技校办学规模大、教学设施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创办当年即被省厅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被国家劳务部认定为“境外就业培训基地”,致力打造山东技能教育**品牌。
二十年来,在社会各界和工程机械协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与会的其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今后我们将继续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在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抢夺国际市场。在做好二产的同时发展三产,使华夏在近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